自始至终,在“散文里”教学散文
2019-11-21钟艳
钟艳
初中阅读教学,所教的课文主要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自然聚焦在了散文教学中。而“品味语言”几乎是教每一篇散文都要做的事。散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
结合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品味语言,始终都要在“这一篇”散文里
阅读教学的“这一篇”散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其实是阅读教学的通则。学生对“这一篇”文本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是通过其他外围的任何途径所难以真正达成的。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本体,不只是形式和技巧。探索一个作者气质、思想,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沉浸在文本的语言中。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
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是散文与其他众多文本的区别。这种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是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而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引發的所思,落实在“这一篇”,通过独抒机心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流露心扉的语句来体现。无可厚非,需要我们在进行散文阅读和教学,在品味语言时,始终在“这一篇”中。
二、品味语言,始终要在“这一个”散文家中
在文学理论中 ,有“知人论世”一说,意在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在众多文体中,散文创作背后的“这一个”,必然是我们所不能回避的。正如李海林教授曾经说过:小说是旁述体,剧本是代言体,诗歌是韵体,散文是自述体。那么,是谁在自述,自述人自有他所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研究者提出“风格即人”的理论,实则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作家的散文风格。
在当代散文家中,课堂上被初中生所了解的并不多,如:史铁生、杨绛、王鼎钧、宗璞、汪曾祺等。同样是散文,有着不同经历,不同人生态度,不同创作观的散文家,他们的散文自然是姿态万千,当然这种姿态万千,都是通过散文的内容和言语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语言课堂,需要承担一份责任,让学生通过不同姿态的散文的言语形式,形成对散文家个体风格的初步认知,这无疑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阅读素养。
三、品味语言,关注“这一个”“这一篇”的独特情感
散文书写性灵,是个人情怀的见证。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可以这样说,散文就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的所见所闻,“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生发的所思所感。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落实于“这一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流露心扉的语句,作者的人生经验,融汇在他的语文经验里。所以,在品味精准言语的推进中,作者独特的情感是不能被疏漏的。
作者的人生经验,是通过精准的语言来表达,也存活于这些言语中,唯有通过对言语的细细品味,我们才能把握作者的独特经验,才能感受、体认、分享散文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