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共育”的优良环境

2019-11-21陈呐

师道·教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共育家校

陈呐

不少资深班主任提出,“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这样的带班思路无疑是科学高效的,不少教师也期盼着家校教育渠道畅通,尽快形成合力教育的大环境,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如我们所愿、合理地配合我们的工作。本文结合自己构建家校合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尝试提出构建“家校共育”优良环境的策略。

一、班主任,非万能之人

每一届新生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老生也会出新问题。笔者就遭遇到一位“学困生”,上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其家庭非常富有,对于孩子不来上课的原因,家长直言不讳地说:“我自己的作息不规律,早上起不来,没办法送他去上学,这孩子是特殊体质,吃蛋白过敏,我不求其他,只求他健康地活着,他长大后的生活我已有妥善安排,他没去上学是我的问题,我和学校签合同,孩子没去上学老师不用管,一切后果由我家长来负。”这位家长的做法让我迷茫,但也无可奈何,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

学校的教育相对整齐划一,但家庭教育却千差万别,对于每每出现的不配合或没办法配合学校工作的家庭时,有时班主任真的不知道如何应对。某学校,班主任请家长来学校协助教育孩子,家长当着校长、班主任的面把孩子打得满校园跑,最后老师把孩子藏起来,暴怒的家长在找不到孩子的情况下还在校园里逡巡了好几圈。我想,换做是我,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教育乃一项复杂工程,不是学校层面做好就足够了。

二、尊重差异,从家长的角度看问题,充分理解家长

有的家长文化层次高,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理念,如班里小华的家长,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识丰富,理念新颖,常受邀到全国多地作家庭教育报告。但他对其孩子的“放任”我不认同。小华桀骜不驯,犯错的频率、写检查的数量居于班级首位。我采用调侃、平等交流的方式与他交换意见,提出“宽”“严”并举的建议。

有些家长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午托、晚托机构全权看管,让这些家长多投入些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感觉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有的家长是“指责老师型”的。有位孩子,经常违反班规班纪,调皮到影响老师正常教学。请家长来学校沟通,孩子的奶奶当着很多同事的面,音量高八度地指责老师:“就是你们两个语文、数学老师经常发信息给我儿子告状,害得我孙子总是挨揍,你们想出人命是不是?”

以上这些类型的家长,他们在教育理念、知识背景、教育方式和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平时家庭教育没有跟上,我们要经常以家长会、家访、电访、微信等方式和家长沟通,给家长多点宽容,少点责备;多点帮助,少点为难;多与家长聊家常,聊他家孩子的优势劣势,聊孩子的转变等,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教师如能经常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当建议合理时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家长定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三、合理期待,多做暖心事,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校共育,家访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好方式,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要尽可能地家访一次而非电访,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从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对我们教育孩子工作的配合程度。对家长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协同我们的教育工作等,要心中有数,得出合理的定位。

家校共育的基石是班主任能做到爱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看似非常小的事,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向孩子们付出真心关怀,我们的关爱就一定能温暖孩子们的心田,也一定能暖热家长的心。

暖热家长的心,学校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如学校黑板报、搞卫生、班级文艺汇演排练等,家长就会出谋划策。这些帮助,会让班级的活动有声有色。家长的参与、亲身的体会,也能对教师的辛劳感同身受。若家长从不参与班级任何教育活动,教师与家长少沟通或几乎没有沟通,则教师和家长往往相互埋怨。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盼望“家庭教育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更希望家长理解教育、参与教育,积极协同与配合学校,在教育理念上与学校达成共识,在教育方式上与教师保持一致,构建“家校共育”的优良环境。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共育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