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2019-11-21王继鑫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工学工学结合院校

王继鑫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办学的一大特色,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新时期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实践训练,强化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引导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掌握技术和职业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是高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有过硬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境界和优秀的品格重要保障。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和行业发展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训和实践中感知和体验,强化他们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和感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强化,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课程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新时期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生活、学习和终身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感到非常无奈,学生感到是鸡肋。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每个思想政治教师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需要更多高职院校做好全面改革和引导,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引导学生更好地职业规划和自我提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升级需要。

与学生专业和行业发展脱节

高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职业技能院校,培养面向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学生必须掌握过硬的技能,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全面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真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更应掌握全面的职业素养,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环境,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才;胜任他们的工作,适应行业发展变化,成为一个更具开拓精神的创新人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道德方面强化自己的职业信仰,从实践方面践行自己的职业精神,以此来培养德艺并举的高端人才。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脱离,与行业不接轨,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宣传和政治说教,孤立地为学生灌输各种道德教条,学生感到理论非常空洞,讲解较为枯燥,无法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更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心理,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效果非常不明显。

缺乏“工学结合”的全面有效研究

我国更多的高职院校坚持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很多学生能够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针对行业发展要求,学习的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的实习和锻炼,获得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和教育模式,也是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相适应的有效方法。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推行这种模式,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不能真正落实,更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感知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更不能在“工学结合”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和实践引导。很多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思想性和理论性,而忽视他们的实践性,尤其是不能与他们的实习和实践相统一,感到思想政治与专业学习和岗位实习若即若离。思想政治教师对“工学结合”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不能组织更为有效性的学习体验活动,无法选择更为适宜的典型案例,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实训和实习的全过程,也就不能保障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途径

优化整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坚持以就业发展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根本,改革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有常规基本思想理论,也有实训教学指导,更有针对学生实习指导的教学内容。“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和实训实践有着明确的时间划分,也有着不同的教学地点和实践平台,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学校更好地学习理论。在实训室更好地强化实践,在企业岗位上更好地应用实践,强化综合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熟悉岗位环境,感知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与社会发展接轨。这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保障,也是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依据。高职思想政治教学需要结合“工学结合”实际,优化组合思政教育内容,确保能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根据专业发展做好职业道德培养,结合实训和实习需要做好职业素养教育引导,更能在企业实习期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育引导。为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结合办学实际,围绕人才培养规划,做好教学内容整合,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得到不同的教育指导,保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突出职业办学特色,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是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核心基地。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特色是重视学生应用实践技能,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为学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学习和实习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和职业院校办学相结合,彰显职业办学特色。职业院校以就业为指导,保障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高职办学的宗旨,也是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围绕这一发展主线进行人才培养,实施课程教學,做好综合教育指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必须仅仅围绕学生就业和发展,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根本,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让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实际,围绕其行业发展特征,创造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实践指导,让思想政治更符合专业发展,更贴近学生实习环境。比如,工科专业学生,需要精于技术,需要提升他们的技术熟练程度,需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专业和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新时期的高端职业技工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强化他们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更具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注重实习实践思政引导,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习,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强化学生技能,在合作企业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精神,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在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真空,相反,更应该强化,更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术,熟悉工作流程,更应该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具体工作实践感知和体验,此时进行思想政治更有利于深入理解,更能够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养,更能够获得真切的体验。为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深入学生实习,结合学生实习岗位和工作环境,针对企业制度文化,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学生进驻企业之前,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环境,又能促进学生高效实习。在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企业文化、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实效效果。

总之,“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重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德艺并举人才。

猜你喜欢

工学工学结合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