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签订的那些平等条约

2019-11-21

新传奇 2019年45期
关键词:华工清政府鸦片

一提起清末的条约,人们往往想到诸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似乎大清的条约早已成了“割地赔款”的代名词。然而,在众多不平等条约背后,其实还藏着晚清政府签订的几个平等条约。

保护华工的《中秘友好通商条约》

1849年,南美洲的秘鲁国发生了劳动力短缺危机。秘鲁国会为了补充劳动人口,专门出台了一部《华工法》,将贪婪的目光瞄准了遥远的东方古国。

由于清政府禁止华工出国,秘鲁人便勾结奸民,用各种手段将华工骗到澳门等各大通商口岸,然后再走私到秘鲁,这其中以广东地区受害最深。这些华工被迫从事危险的工作,而他们的待遇却惨不忍睹。据史料记载:“秘鲁人待华工,残暴至极,八年工满,一千人不得一人能活。”

华工们的苦难秘鲁人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如何从中国骗走更多的华工。据容闳上呈清政府的调查报告估算,仅1850至1870年间,受骗到秘鲁的华工就高达十万人。

秘鲁华工不堪忍受这般惨痛的生活,他们辗转给清政府写了一封求救信控诉说:“恶夷等恃富凌贫,丧良藐理,视合同如故纸,待人命于草芥。衣食工银惟知吝啬,憔悴惫倦莫肯恤怜。常见苛求,恒加打骂,或被枷锁而力作,或忍饥寒而耕锄。”

清政府收到信函后,立刻派李鸿章负责解救华工。恰好此时秘鲁遣使来和清政府商量立约,李鸿章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与秘鲁使者交涉起华工问题。

一开始,秘鲁方面坚决否认有虐待华工的情况,秘鲁使者更是指责李鸿章所说的虐待一事全是谣言。对此,李鸿章表示中秘两国未曾立约,秘鲁华工全是非法招募。他要求秘鲁方面立刻释放所有华工,并声明不再招工。

雙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最终,在经历了数轮谈判后,秘鲁方面终于妥协,双方于1874年签订了《中秘会议专条》和《中秘友好通商条约》。

《中秘会议专条》规定秘鲁须放回无合同或合同期满且自愿归国的华工。而《中秘友好通商条约》则规定秘鲁方面不能限制海外华工的人身自由,更不能在澳门等口岸强迫或是诱骗华工出国。除此之外,《中秘友好通商条约》还规定秘鲁各地凡有华民居住处,都需安排一位汉文翻译官,以便随时保护华民的安全。

《中秘友好通商条约》的成功签订,让海外华工的权益有了法律保障,同时这也是清政府主动采取和平外交手段,谋求保护本国国民利益的一次重大胜利,影响长足而深远。

中韩关系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中韩通商条约》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但由于朝鲜毕竟是清王朝两百多年来的附属国和甲午战争期间的敌国,因此清政府对中朝复交持保留态度,又因对朝鲜的亲日政权很不满,所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进程较为缓慢。

尽管如此,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经济文化联系紧密,且朝鲜在1896年2月“俄馆播迁”以后由亲俄政权取代亲日政权。而同年6月,李鸿章又在俄国签订《中俄密约》,两国又都有了“联俄制日”的政治基础。如此一来,中朝两国复交条件业已具备,是顺理成章之事。

1897年10月12日,朝鲜国王李熙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之后,大韩帝国一再恳请与清朝复交,可清朝内心仍然将韩国视为自己的属邦,不愿意放下体面和自尊,对李熙称帝持观望态度。可列强却陆续承认其称帝的事实,甚至俄国和日本分别于1898年3月2日和6月12日劝告清廷与新生的大韩帝国建交。清廷也逐渐缓和态度、放下身架,与韩国接触并决定签订条约,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1899年9月11日,中韩两国终于签订了《中韩通商条约》。自此次订立通商和好之约后,两国可交派秉权大臣驻扎彼此都城,并于通商口岸设立领事等官,均可听便。此等官员与本地方官交涉往来,俱用品级相当之礼等。

在这个条约中,中韩双方享有对等的权利,履行对等的义务,是一个平等互利的条约。而这也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官方平等交往的开端,在中韩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韩民国文教部国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李泰镇教授对《中韩通商条约》评论道:“从国际法秩序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与中国式中华主义残余作斗争的成果。这不亚于日本修订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打击鸦片的《中英禁烟条约》

除了与秘鲁、韩国这样的小国签订过平等条约,清政府还和英国签订过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在鸦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朝廷财政每年用在鸦片进口上的花费高达三千万两白银,民间更是以吸食鸦片为时尚,眼看中国人的健康就要毁在鸦片手中了。

1906年,受够了鸦片荼毒之苦的清政府决定禁烟,并就此问题照会英国外交部,正式展开关于禁烟问题的磋商。

鸦片贸易是英国重要的贸易顺差来源,所以他们本不愿放弃,但美国政府却深信清政府不买鸦片就会有更多钱买美国货。于是美国方面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清政府同一阵营中,并为清政府的禁烟行动在国际上造势。

有了美国的助攻,英国方面很快顶不住国际舆论压力,被迫于1908年3月与清政府签署了《中英禁烟条约》。这也是一个平等条约,不过这并没有改变鸦片泛滥的现实,英国人只把协议停留在口头上,根本没在禁烟行动中付出丝毫努力。

1909年,清政府以东道主的身份,在上海召开“万国禁烟大会”,邀请了英国、法国、俄国、泰国、波斯等十三国参会,共商禁烟大计。会议开始后,英国辩称清政府夸大了走私鸦片的数量,而荷兰更是妄图打着“禁烟”旗号,干涉中国内政。

面对咄咄逼人的列强,清廷专员代表唐国安拿出详细的数据报告,一一列举每年输入的鸦片数量,当场弄得英方代表灰头土脸。

此后,唐国安又作了一场享誉史册的禁毒报告,这场堪称“最有说服力演讲”的禁毒报告,至今仍是许多国家学习的典范。

在唐国安等清廷外交官的努力下,参会各国终于认同中方为禁烟上所作的努力,并一致通过了万国禁烟大会九款决议案。这些决议包括各国都不再将鸦片等毒品输入中国,同时在中国的租界上禁烟。英方主导的“鸦片贸易合法化”闹剧,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新闻网2019.10.28等)

猜你喜欢

华工清政府鸦片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阿富汗鸦片年产量创新高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