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40岁以上环卫工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9-11-21何志义齐玉晶陈思敏卢妍秀
王 哲 何志义 齐玉晶 陈思敏 卢妍秀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528847222@qq.co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其中吸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大气污染、粉尘暴露、性别等[1]。环卫工人因工作需要,常年在城市各个街道从事室外体力劳动,长期暴露于汽车尾气、粉尘等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中。目前,关于探讨环卫工人慢阻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调查环卫工人慢阻肺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从共计2 037名环卫工人的31个大队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南宁市青秀区环卫工人大队20个。纳入标准:年龄40岁及以上;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史;近期无手术史。排除标准:存在肺功能检查相关禁忌证,比如近1个月内有咯血、心绞痛症状,气胸闭式引流术后等[2]。最终纳入环卫工人1 041人,其中男性383人,女性658人,年龄40~62(45.0±3.9)岁。以慢阻肺患者为病例组,非慢阻肺者为对照组。本研究均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调查方法 (1)肺功能检查。检测仪器为日本捷斯特HI-101型肺功能仪,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功能检查室的医生进行仪器校准、调试和操作。由调查员演示并帮助环卫工人掌握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吹气方法后,嘱环卫工人取坐位,鼻塞夹鼻后先行肺通气功能检查;之后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30 min后再次行肺通气功能检查。(2)体格检查。测量环卫工人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3)填写自制简易慢阻肺调查问卷。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填写简易慢阻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以上者定义为吸烟者)、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史、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从事环卫工作年限、平时是否存在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长期煤炭燃料使用史(使用时间大于5年)等。
1.3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的相关标准对慢阻肺进行诊断。初诊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小于70%(FEV1/FVC<70%),且排除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对于初诊阳性者,再次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肺功能检查,并进行影像学、生化检查等,最后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环卫工人发生慢阻肺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环卫工人慢阻肺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资料 1 041个环卫工人中,共诊断为慢阻肺38人,患病率为3.7%(38/1 041),其中40~49岁环卫工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1.95%(18/922),而50岁以上环卫工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16.81%(20/119)。38例慢阻肺患者中,年龄(48.87±4.48)岁;男性31例,女性7例;肺功能Ⅰ级19例,Ⅱ级18例,Ⅲ级1例;仅有咳嗽者3例,仅有咳痰者3例,仅有气喘者1例,仅有气促者1例,存在上述2种及以上症状者10例,无任何症状者20例;2人曾诊断为慢阻肺,3人曾行肺功能相关检查。
2.2 环卫工人发生慢阻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环卫工人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及吸烟、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合并慢阻肺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年龄、吸烟、呼吸系统疾病史是环卫工人发生慢阻肺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3。
表1 两组环卫工人的临床资料比较[n(%)]
续表1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宁市青秀区环卫工人患病率为3.7%,男性环卫工人患病率为8.1%(31/383),女性环卫工人患病率为1.1%(7/658),男性环卫工人的患病率高于女性环卫工人(P<0.05)。2018年开展的一项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40~49岁者的慢阻肺患病率为4.83%,50~59岁者的慢阻肺患病率为9.69%,60岁以上者的慢阻肺患病率为21.68%[1]。本研究的人群为40岁及以上在职环卫工人,属于慢阻肺高发人群,其中40~49岁环卫工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1.95%,而50岁以上为16.81%,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大龄环卫工人的患病风险较高。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50岁、工龄长、吸烟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是环卫工人发生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环卫工人的慢阻肺患病风险高于女性环卫工人,除了与工作环境中的高危因素有关外,还主要与男性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等。吸烟是影响慢阻肺患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2]。香烟中含有大量刺激物和致癌物质,可损伤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并增加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气道损伤,加重气道重塑,导致肺功能下降[3]。工龄长也是影响环卫工人慢阻肺患病率的危险因素。工龄对于慢阻肺患病风险的影响主要与环卫工人的职业特点相关。有研究表明,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在慢阻肺的患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暴露于室外空气污染中慢阻肺的风险更高[4-6];环卫工人因职业特点需要长时间在室外从事体力劳动,呼吸道极易受到粉尘以及空气污染物的刺激,各种刺激性烟雾、粉尘等因素对呼吸道的长期刺激可诱发慢阻肺,并可导致慢阻肺病情加重[7-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环卫工人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是发生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这主要与呼吸道多次受到感染和刺激,引起气道顺应性下降,并最终造成肺功能下降有关[9]。年龄大的环卫工人发生慢阻肺的风险升高主要与呼吸道黏膜防御力减退,烟草烟雾刺激、长期室外空气污染暴露及既往呼吸道疾病等共同影响有关。因此,需要对环卫工人,尤其是吸烟者进行合理的戒烟劝导并加强健康教育,这对于慢阻肺的预防十分重要。
既往研究表明,35.1%的慢阻肺患者曾被诊断为慢阻肺,但其中仅6.5%的慢阻肺患者曾做过肺功能检查[10]。在我国,肺功能检查率偏低,而早期慢阻肺的症状具有隐匿性、异质性,因此极易出现漏诊;对于慢阻肺这种反复发作、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的疾病,早期防治显得尤为重要[11]。本组38名慢阻肺患者中,仅有2名(5.26%)曾被诊断慢阻肺,3名(7.89%)曾做过肺功能相关检查,这暴露出环卫工人对慢阻肺的患病原因及其危害缺乏认知,对肺功能检查的作用也缺乏了解。环卫工人因其工作特点属于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为轻、中度,20例患者平时没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提示在环卫工人群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慢阻肺患者,并且主要以症状隐匿的早期慢阻肺患者为主。
综上所述,南宁市青秀区40岁以上的环卫工人群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慢阻肺患者,其慢阻肺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环卫工人慢阻肺患病情况的关注度,可通过提高肺功能检查率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因慢阻肺造成的劳动力损失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