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019-11-21剑,陈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质量

苏 剑,陈 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如何测度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大量的探讨。经济发展包括多个维度,比如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等,因此,讨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范围很大的问题。很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学、微观产品质量等角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探索,金碚[1]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产品和经济活动的使用价值及其质量合意性”,任保平等[2]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的综合”。整体看来,高质量发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范围比较大,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完全涵盖,因此,本文仅局限于研究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衡量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关于经济增长数量的研究已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评估经济增长率[3-4],而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公认的界定(1)目前看来,高质量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与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形成对应,本文只探讨了其中的经济领域,也即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探讨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可以将其粗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指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等,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包括了健康、环境、收入分配、社会制度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经济领域。本文所论述的经济增长质量介于狭义和广义之间,由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涵义还在学术探索阶段,本文试图以一个不同于传统分类方法的新视角来阐释其内涵。。

本文认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最基本要求是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所谓“经济健康”,就是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持续”的意思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出现这样的危机,最好永远不出现。在过剩经济中,经济的均衡产出决定于需求,因此,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也就取决于高质量需求(以下称为“优质需求”)的增长。优质需求来源于产品创新,可以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无法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本文同时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说明了需求质量的决定因素,以及低质量需求的增长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较早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研究的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阐释了经济增长质量。他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一书中指出,“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和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和消费品消费效果的增长”,“在国民经济方面,以及在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中,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是由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说明的”[5]。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与经济增长数量相对应的概念,认为它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托马斯(Thomas)等[6]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作为发展速度的补充,是构成经济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比如“机会的分配、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性风险的管理以及治理结构”。巴罗(Barro)[7]认为,健康、生育率、收入分配、政治制度、犯罪率和宗教都可以纳入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体系中,通过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更长的预期寿命和较低的生育率。刘树成[8]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郭克莎[9]的研究指出,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效率、国际竞争力的高低、通货膨胀的状况以及环境污染的程度等方面,其中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主要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和相对成本水平。

此外,也有学者从其他视角来阐释经济增长质量。程虹等[10]认为,微观产品质量是实现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其所指的微观产品包含了经济中三次产业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钞小静等[1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其指标维度包含了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等方面。

综合来看,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研究主要围绕劳动生产率、健康、环境、技术、居民收入、政治制度等方面展开,其所涵盖的范围较广,评定起来较为困难。

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涵

本文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其含义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而如何实现高质量增长取决于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短缺经济和过剩经济两类,这两种情况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决定因素也不一样。

在短缺经济中,生产能力不足,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此时决定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是供给的质量。正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力较为落后,物资匮乏,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此时经济的均衡产出决定于供给侧,供给的质量也就决定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在短缺经济阶段,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优质供给能力的提升。

而在一个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中,需求决定了均衡产出,因此需求的质量就决定了经济运行的质量。所谓优质需求就是能够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需求,凡是不利于后者的需求都是劣质需求。一个经济体中,非政府部门的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出口三部分构成,其中,出口的质量是最高的,因为出口的商品在国外被使用,对本国的经济运行没有影响,本国只要能够顺利得到销售收入就可以了。而消费的质量取决于其边际效用,投资的质量取决于其预期收益率。“所谓的优质消费需求,就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较高的边际效用的消费需求,而所谓的优质投资需求,就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率的投资需求。”[12]之所以这样理解,首先要看投资的质量,一个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它应对各种经营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经济当然也就越健康;其次要考虑消费的质量,消费的边际效用越高,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相关产品生产者的收益率就越高,其投资的质量当然也就越高,相应的,经济就越健康。

三、如何扩大优质需求

根据前文所述,在当前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中,需求的质量决定了经济的质量,优质需求的增长也就决定了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那么,如何扩大优质需求呢?苏剑[12]认为,扩大需求有两条思路,一条是提供能够给消费者或投资者带来更高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收益的消费品或者投资项目;另一条是降低需求的成本。前者需要科技进步尤其是产品创新的支持,后者即为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认为,产品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的需求管理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具体来看,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然而,当经济中没有较高预期收益率的投资项目时,通过降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是劣质投资,资金往往流向一些过剩行业,低质量的投资需求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

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也是通过降低需求的成本扩大消费,例如,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或者增加政府补贴的方式刺激消费需求。在产能过剩的经济中,部分产品供给过剩,消费需求已经饱和,而高质量产品供给相对缺乏,此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但刺激出来的是低质量需求,边际效用较低。此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的债务风险,容易引发债务危机。因此,在产能过剩的经济体中,继续使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刺激出来的是低质量的需求,容易造成资产价格泡沫,会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

扩大消费的另一条思路是提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高边际效用的产品,或者提供较高边际效益的投资项目[12]。就投资而言,如果经济中出现了高预期收益率的投资项目,即便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也会有较强的投资意愿,这样刺激出来的就是高质量的投资;就消费而言,通过工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产品创新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创造出来的是高质量的需求。例如,随着5G网络的建设,与之相关的5G手机等电子设备层出不穷,这些新产品将提高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从而拉动总需求。

综合看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是建立在优质需求的基础上的,而优质需求的来源是持续的创新,苏剑等[13]将可以扩大优质需求的创新称为“需求型创新”。相比传统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需求型创新刺激出来的是具有较高边际效用或边际收益率的优质需求,从而避免了传统需求管理政策带来的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等问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从美国金融危机看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许多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部分学者认为,次贷危机是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对金融业管制的放松导致整个行业失去了监控,大量金融机构开展投机性业务,造成了金融风险的累积与蔓延[14-16]。另有部分学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美国人民的过度消费,低储蓄率造成家庭负债过高,而借贷链条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危机[17-18]。也有学者认为,次贷危机是由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这种失衡造成了美国经常账户长期的巨额赤字,也造成了大量资本流入美国,扩大了美国的资产价格泡沫[19-20]。苏剑等[21]认为,对金融业管制的放松、低储蓄率等并不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技术进步放缓导致的经济衰退。本文认为,金融危机前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起初是美国经济在新产品的拉动下高质量增长,随后是新产品不足导致经济衰退,美国宏观调控当局采取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扩大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是劣质需求,导致低质量增长,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尖端武器的研发,拉动了美国的通信、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逐渐扩散到各行各业,推动美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1991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此后,美国对尖端武器的研发支出也逐渐减少。

如图1所示,从1991—2000年,美国的总科研投入,尤其是国防科研投入增长放缓。到了2000年,冷战时期所积累的科技成果潜力被民间挖掘殆尽,因此从2000年中期开始,美国经济逐渐陷入衰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和“9·11”事件加剧了美国经济下行的压力。2001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2)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图1 1970—2017年美国科研投入同比增长率(3)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如图2所示,随着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随之下降,释放了大量的信贷。然而,低利率并没有刺激出优质投资,反而使一些原本没有贷款资格的购房者获得了贷款,即所谓的“次级贷款”。

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迅速发展,拉动了房地产投资。由于放贷条件的宽松,居民购房需求增加,2003年新屋销售108.6万套,同比上涨

图2 2000—2018年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4)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11.6%,新屋开工184.8万套,同比上涨8.38%。新建住房平均价格为24.63万美元,比2002年上涨了7.7%(5)同上。。到2003年中期,美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于是,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逐渐将目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从而加剧了次级贷款的还款压力,导致家庭负债率攀升,很多购房者弃房断供。大量次级贷款成为了商业银行的坏账,发展成次贷危机。此外,住房市场的降温导致房屋出售更加困难,银行收回断供者的房屋却卖不到高价。2007年,美国新屋开工135.5万套,比2006年下跌24.76%(6)同上。;而销售仅为77.6万套,比2006年下跌26.17%。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2009年GDP增长率跌至-2.5%,10月份失业率攀升至10%(7)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次贷危机迅速蔓延,造成了全球股市的震荡和经济的衰退。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投资风险的上升,而投资风险的上升来自于低利率刺激投资的货币政策,这种低利率政策的根源是美国产品创新不足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因此,2000年可以被看作美国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产品创新的放缓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此前美国经济的增长是靠优质消费和优质投资的增长拉动的,因此经济增长的质量较高,经济的健康状况就较好;而此后美国经济的增长是靠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拉动的,由于需求质量较低,因此经济增长的质量较低,经不住利率上升的冲击,最终导致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五、对中国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启示

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过去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过度投资造成了传统制造业产能的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尤为突出。2018年12月,我国采矿业、煤炭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2%、68.5%和69.8%(8)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低于国际通常水平。此外,一些产需基本平衡的行业也存在着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给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导致一些过剩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库存增加、企业亏损;另一方面导致了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中国需要高质量的增长,即保证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而在产能过剩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取决于高质量需求。仅依靠传统的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无法解决产能过剩阶段面临的结构性失调问题。财政政策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仅仅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发行国债来刺激内需将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容易引发债务危机;货币政策方面,如果单纯扩大货币供应量,可能导致资金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导致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即使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刺激出来的投资也是劣质投资。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指出,截至2017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8.9%,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3.6%,占宏观杠杆率的65.7%(9)参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 [EB/OL].(2018-11-02)[2019-08-19]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56006/index.html.。因此,高质量增长要求需求管理政策的转变,即通过需求型创新刺激优质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

然而,中国目前科技水平离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还有一定的距离。以半导体行业为例,2016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到1 075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32%,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销售市场,然而,中国半导体的自给率仍然较低。以集成电路为例,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 271亿美元,出口额为613.4亿美元,贸易差额达到-1 658亿美元(10)笔者根据Wind金融终端的数据计算所得。。因此,在当前产能过剩的经济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扩大优质需求,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进行产品创新。新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会刺激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预期回报率,拉动高质量的投资。国家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企业是产品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市场需求的把握、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企业相比科研机构更有优势,因此要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研发人员的双向交流,构建企业—高校共同研发中心。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第二,要继续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上升,低端消费品的需求已经饱和,高端消费品需求上升,而当前我国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匹配制约了优质需求的扩大。因此,要以高质量需求为立足点,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对接国际标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一方面,深化对外开放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外需,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帮助本国企业更迅速地了解国际市场的供需状况,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并及时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升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外贸稳中提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由此可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扩大优质需求的重要方式。

第四,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息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投资的,而更加健康、持续地降低成本的方法是技术进步。例如通过工艺创新可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主要成本来自于电池,彭博新能源财经称,2017年全球电池组的平均价格约为208美元/kWh,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11)参见实实在在续航640公里,特斯拉称电池技术突破会比汽油车更便宜 [EB/OL].(2018-06-13) [2019-08-19].http:∥www.sohu.com/a/235485904_215942.,而特斯拉电池组能量密度方面的创新极大地降低了电池成本。瑞银的报告也显示,特斯拉与松下合作的锂电池生产技术正在不断压低成本,达到了111美元/kWh,已经成为目前业内第一,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12)参见姚嘉.特斯拉/松下第一,四家电池企业成本报告 [EB/OL].(2018-11-25) [2019-08-19].https:∥www.autohome.com.cn/news/201811/925824.html.。特斯拉电池成本之所以较低,主要是因为它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电池中的钴含量,而其电池合作伙伴松下正在研发无钴电池,以期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

第五,改善管理,降低制度成本。首先,要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使企业将更多精力集中到产品的研发与升级中。其次,要推动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确保中小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充分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最后,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质量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质量”知识巩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