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及传承研究

2019-11-21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竹材家具文化

林 峰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以竹制物,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北宋文人苏轼在绍圣元年所著《记岭南竹》中撰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爨者竹薪,衣者竹被,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1]将竹制为家具,据《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所记载应为唐宋时期,虽未有实物传世,但从大量的传世壁画和绘画作品中便可稽考。明清以降,随理学、实学之渐入以及“格物论”的发展,在文人士大夫中出现了“自适、遵生”的处世理念和“清玩、雅好”的造物心态。他们热衷于参与各种家具的设计,并将其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融入到造物实践中。清代湘妃竹家具作为我国传统竹家具的一个特殊品类,便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 概述

1.1 关于“湘妃竹”的源流简考

湘妃竹又称斑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2]。我国关于湘妃竹的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据晋·张华《博物志》中原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3]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在唐代陈鼎所著《竹谱》中也称湘妃竹为“泪痕竹”“潇湘竹”[4]。明代王象晋在其所著《群芳谱》中所述:“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5]”。唐代诗人李白在《远离别》诗中写道:“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6]。毛泽东在其《七律·答友人》诗中也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7]。

湘妃竹质地微黄,表面润泽,其皮表生有大小不等的斑点,或为红褐色或为紫色,其斑点大如钱、小如豆,不规则地散布在竹秆的表面。湘妃竹属于野生竹类,自古就十分稀少。在我国仅福建、浙江、湖南、云南等地有产。另外,由于湘妃竹结根在石缝之中,大多生长的较为细小,直径超过3 cm竹材是十分罕见的。自古湘妃竹大多被用于制作扇骨、笔杆和一些小型器物,能制做家具的竹材并不易得,不但要求竹材的质地洁净、色彩润泽、斑点清晰,同时还要求竹竿要相对粗大,竹肉较厚有一定的韧性和支撑能力才能制作家具。

1.2 关于湘妃竹家具的历史考证

湘妃竹所制家具源于何时,现存文献中尚无记载也较难稽考,但据相关史料及在一些传世的绘画作品中可间接的推断出,至少从宋代湘妃竹家具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南宋画家钱选的绘画作品《扶醉图(局部)》(图1)中,画中所画人物陶渊明倚坐于竹榻之上,醉眼朦胧。前侧的衣袍自然敞开,可见其适才痛饮的豪迈。画中所绘竹榻从外观上观察应为湘妃竹所制。另外一幅《米襄阳洗砚图》(图2)传为宋人晁补之所作,画中所绘人物米芾正端坐在一张湘妃竹所制的竹榻上,画家用细腻的笔法将湘妃竹榻的造型、结构以及竹竿上的斑点都刻画的生动自然、淋漓尽致。

图1 宋 钱选 《扶醉图》局部

图2 宋 晁补之 《米襄阳洗砚图》

时至明代,尽管木质家具在造型及工艺上都达到了中国家具史上的高峰,但竹制家具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明代画家杜堇在其所作《十八学士图卷》第三轴(图3)中所绘,画中左侧学士侧身背对坐在一把湘妃竹制的玫瑰椅上,双臂搭于扶手,姿态放松、神态自若、闲适惬意的正和旁边的书童交谈。另外,在明代“吴门四家”仇英的笔下也有关于湘妃竹家具的描绘,在其所绘《竹院品古图》(图4)中,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翠竹林前作一围屏,画屏一作花鸟,一作山水。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贯注于鉴赏桌上所陈之古画册页。在明代画家崔子忠的《杏园宴集图》(图5)中,2位学士正参禅论道,其中一位正坐在一把湘妃竹制的禅椅上,椅子的下方还连接着脚踏,其造型独特,结构严谨,让人大开眼界。

图3 明 杜堇 《十八学士图》

图4 明 仇英《竹院品古图》

图5 明 崔子忠《杏园宴集图》

到了清代,尤其是康乾时期,其造物观念由俭入奢,由简入繁。湘妃竹家具自然就成了上层社会追捧的对象。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人绘《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图6)左图博古幽思轴,其中就绘有湘妃竹制六角梳背椅;在中图消夏赏蝶轴中绘有湘妃竹制镶铜足方桌;在右图裘装对镜轴中绘有放画轴的竹制书架以及湘妃竹制的坐墩。这些湘妃竹家具造型美观、做工考究、结构复杂,一改明代的朴素、拙雅之风,其华丽富贵之气俨然可以和同时期的木质家具所媲美。由于清代距今的年代并不算久远,因此有很多清代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湘妃竹家具得以传世,这为研究湘妃竹家具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图6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

2 清代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

湘妃竹家具作为我国竹家具的一个特殊的品类,其结构、造型、色彩以及工艺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这是源于湘妃竹独特的自然特征和悠久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湘妃竹家具是我国竹家具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清代的湘妃竹家具无论是在艺术特色还是在审美价值上都已经趋于成熟,因此这里将从造型、结构、色彩、工艺4个方面对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进行解析。

2.1 曲直相依

曲为柔,直为刚。湘妃竹家具结构中的“线”,就是在曲直之间寻求一种至美平衡的关系。竹材虽直,却直中带曲;竹材易曲,却曲中有刚。对于湘妃竹家具而言,没有绝对的曲线也没有绝对的直线,一切都是曲直相依,方圆共体。如(图7),这是一把清中期湘妃竹制黑漆莳绘喜上眉梢镶铜足靠背椅。椅子腿部由4根挺直的竹竿组合而成,刚直而劲挺。4根管脚枨每根由2条竹竿制成,目的是为了弥补竹材细小所导致的力学问题,来增加椅子的支撑强度。值得一提的是,这把椅子的管脚枨在造型上是借鉴明式家具中的“步步高赶枨”,极具吉祥之意。椅子上下2个部分由座板分隔,下半部几乎都是直线造型,包括大边、抹头、角牙等构件。椅子最具视觉美感的部分是2根由直变曲向上而冲的后背立柱和曲线造型的背板构成。曲线造型的背板是由2根竹条夹髹黑漆莳绘喜上眉梢图案的漆板所制,曲美的造型不仅增加了视觉美感,而且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最大程度的适应了人体背部的结构。椅子的搭脑由2根弯曲的湘妃竹攒扎而成,且两边为双出头的造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8],椅子的整体造型之所以上曲下方,其因是取“天圆地方”之意,这种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思想对我国传统造物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直接反映在建筑、园林、家具等造物活动中。椅子的受力源于下半部,因此直线有稳固刚强之感;椅子的视觉中心源于上半部,因此曲线有阴柔含蓄之意,直中有曲、曲中带直的对比效果,使椅子整体造型给人以俊挺、清秀又不失稳重的视觉感受。

图7 清代湘妃竹莳绘靠背椅

2.2 虚实相生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有“虚实相生”之说。湘妃竹家具造型中的“实”所呈现的是一种“合”的状态与力量。所谓“合”在这里有聚合、联合之意。湘妃竹制作家具其劣势为原料奇缺且竹材细小,因此,在郁架(郁架是指制作竹家具的骨架,骨架起着支撑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家具的长、宽、高、低,郁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竹家具的力学强度和使用寿命)时往往将多根竹材并接或攒接在一起来增加家具支撑部位的力学强度。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种看似摒弃的劣势,却造就了湘妃竹家具特有的结构特征和美学价值。如图8所示,这是一张清代湘妃竹制霸王枨黑漆描金山水人物纹面条案,此件条案取湘妃竹为主材,其造型简洁隽秀、绮丽典雅。桌面作长方形,以湘妃竹片包边,面心髹黑漆绘描金山水人物。下呈四足均为湘妃竹制,且每根桌腿都是由9根竹竿并接而成,形成了粗壮的方柱形腿足,视觉上的“实”与结构上的“实”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桌腿内侧由外向内延伸支撑的4根曲线竹竿构成的霸王枨,其线型之“实”不仅强化了条案的线性特征,更凝聚了构件间线与线穿插接合的视觉力量。

图8 清代湘妃竹黑漆描金山水人物纹面条案

湘妃竹家具造型中的“虚”主要体现在其装饰构架辅件和整体线形构架间所留下的空白部位。例如在木制家具中常常采用镂空、镂雕的方式来制作家具的装饰构件,以营造家具的空间感。而竹材中空,不能雕刻,因此在湘妃竹家具的装饰构件中所采用的是“留空”的形式。所谓“留空”就是利用线与线之间的连接来构成抽象或几何形的图案(图9)。小径的湘妃竹条通过榫接组成中国传统的“卍”字纹或格子纹等抽象的吉祥纹样。在湘妃竹家具中,屏联或架格等构件都是由这样连续性的抽象、几何图案构成的封闭性或者隔断性的虚空间,在空间上均密的排列,不仅有装饰的作用,而且分解线形、构材留下的虚空间,极具朦胧感,仿佛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透过虚空的图案有了延伸,使观者心境与自然融合而得到释放,蕴含着古人超然象外的思想寄托[9]。

图9 抽象或几何形图案

2.3 斑色相间

有诗云:“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10]。色彩和斑纹的交融所形成的独特视觉美感是湘妃竹家具区别于其他竹制家具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色彩观念认为,黄色、红色和紫色都是吉祥之色。尤其到了清代,黄色被尊为帝王之色,“红红火火”“紫气东来”等词语也都是用来形容喜庆、富贵之意。而湘妃竹的金黄底色、红中透紫的斑纹和宛若祥云的图案恰恰迎合了当时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审美心理,被皇宫贵胄、王公大臣以及文人雅士所青睐和追捧。

湘妃竹美丽的天然斑纹弥补了竹制家具不能髹漆、镶嵌来进行装饰的不足,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在制作湘妃竹家具时,为了保持湘妃竹家具斑纹和色彩的鲜明,需要通过脱水、干燥进行处理,之后还要经过人工的打磨、抛光才能使其斑纹和色彩经久不变、永不褪色。为了使家具各部位的颜色和斑纹保持一致,在选材上也要选择竹龄、竹径、竹质相同的竹材。正所谓“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苓”,一件完美的湘妃竹家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完成。如图10所示,这是一张清代湘妃竹制琴桌。此桌古朴大方,竹纹清晰雅致,表面色泽温润自然。案面的边抹以湘妃竹镶嵌,金黄色的竹材底色和紫红色的斑纹点点洒落在条案的边缘,色彩搭配华美,夺人眼球,构思巧妙,足见制者匠心。此桌虽历经百年岁月,但其斑色相间之美并未随之黯淡,反而更具幽雅内蕴之气。

图10 清代湘妃竹琴桌

2.4 竹木相适

湘妃竹与木材的适以相成是湘妃竹家具在工艺上的重要特征。很多传世的湘妃竹家具中“面”的部分都是竹与木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的。所谓“面”是竹制家具构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坐、卧、搁置等承重的功能,如椅面、桌面、案面等。湘妃竹的竹材细小,无法制作家具中比较宽大的“面”,当需要较大面积的材料时,就需要用木材进行代替。如图11,这是一张清中期湘妃竹攒接红木面条案,此案的整体框架部分为精选优质的湘妃竹制成,案面部分的制作是利用“上面”的工艺将湘妃竹与红木面板自然而巧妙的接合在一起。所谓“上面”就是利用钉面和修面的方法将木质的面板接合在竹制框架上来制作湘妃竹家具的一道重要工序。此案整体疏密有致,没有过多的装饰,设计简洁且架构合理,工艺和制作十分考究,格调高雅,稳重而不失俊秀,华美而不失质朴。

图11 清代湘妃竹攒接红木面条案

3 当代文化语境下对湘妃竹家具的传承

尽管湘妃竹家具有着美丽的斑纹、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然而却在生产与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的当代文化语境下趋于被边缘化的境地。现代家具对传统家具的冲击,不仅是在物质上,更可怕的是文化上的“剥夺”。因此,重新打造湘妃竹家具的文化内涵、重塑其文化价值以及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物质传承,在“文化危机”日趋严重的当下,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重塑文化内涵、拓展文化空间、增加家具品类等方式使湘妃竹家具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得以复苏、存续和发展,具体可从如下几点进行:

1) 重塑其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于湘妃竹家具的了解和认知。湘妃竹家具之美,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外表,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在清代,上层社会的女性闺房中很多都会摆设一些湘妃竹家具,一是因为湘妃竹家具的纤细秀美代表着女性的阴柔,最主要的方面是湘妃竹家具是女性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将这些关于湘妃竹的文化内涵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人们增加对湘妃竹及湘妃竹家具的了解和认知,使湘妃竹家具成为能够代表我国传统造物精神的一个文化品牌。

2) 强化湘妃竹家具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营造新的文化空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化纤、玻璃、塑料等人工材料制成的家具经常被人们所诟病,人们开始越来越追求自然、简约、环保和实用。湘妃竹家具应发挥其天然材料的优势,设计生产出兼具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且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的家具产品。目前,“复古潮”“中国风”等追寻传统生活的轨迹成为时下家居生活的趋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新中式”的家居和商业空间的流行都给湘妃竹家具的发展营造了新的文化空间。

3)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种植湘妃竹,增加湘妃竹家具的形制和品类。目前我国湘妃竹的品种改良和人工种植已经成为现实,我国河南省博爱地区就以盛产湘妃竹而著称,另外我国四川、湖南等地在湘妃竹的人工种植上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材料的丰富、手工和机械化生产的结合,对湘妃竹家具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另外,在湘妃竹家具的设计中融入现代设计美学的观念和元素,增加湘妃竹家具的形制和品类,拓展其使用环境,从而形成新的文化空间。

4 结语

清代湘妃竹家具是我国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但是在当代却正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口号还在耳边回荡,而现实中清代湘妃竹家具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变迁,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正因为失去了文化空间而发展的举步维艰。这是传统造物文化精神的迷失。因此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早已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清代湘妃竹家具的研究和思考是重塑其美学价值,并进行现代传承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竹材家具文化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谁远谁近?
国内外竹材防腐的研究进展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