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棉花科技发展40年

2019-11-21余进祥孙亮庆聂太礼柯兴盛夏绍南李永旗

中国棉花 2019年10期
关键词:植棉总产皮棉

余进祥,孙亮庆,聂太礼,柯兴盛,夏绍南,李永旗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十分适宜棉花生长,是全国优质棉优势产区和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单产和品质处于全国先进水平[1-2]。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省认真贯彻和落实发展棉花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通过加强领导、调整布局、改善条件、推广新技术等,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省棉花生产发展[3]。

1 生产情况

1.1 种植面积

江西省植棉历史悠久,是长江流域棉花主产区之一。 20 世纪90年代后,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在全国排进了前10 位,棉花单产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西棉花产区相对集中在赣北地区的彭泽县、柴桑区、都昌县、永修县、湖口县、德安县、瑞昌市、庐山市等县(市、区),赣中的高安市、渝水区、丰城市等市(区),赣东的临川区、崇仁县等县(区),赣东北的鄱阳县、万年县、乐平市等县(市)。

图1 1978—2017年江西省植棉面积变化情况

从图1 可以看出,1978—2017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在 4.93 万~16.33 万 hm2徘徊,1978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1.43 万hm2,1994年达到40年中历史最高峰,为 16.33 万 hm2,2016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 4.93 万 hm2。 1978年至 2017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变化可分为5 个阶段:(1)1978—1986年江西棉花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11.43 万 hm2下降到 6.15 万 hm2。 (2)1987—1994年江西省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由6.22万 hm2上升到 16.33 万 hm2,1994年种植面积达到最高值。 为了有效地促进“水改旱”植棉,199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江西省粮食局《关于用粮田扩种棉花调减粮食定购任务实施办法的请示》的通知,以1990年棉花实种面积为基础,对用粮田扩种棉花面积部分调减粮食定购任务。 1994年江西省棉花面积发展到了16.33 万hm2,“水改旱”植棉面积就达到了 3.73 万 hm2。 (3)1995—2002年江西省植棉面积呈现急剧下降趋势,由13.18 万hm2下降到 2002年的 5.50 万 hm2。 (4)2003—2015年江西省植棉面积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6.55 万~8.50 万 hm2。 从 2007年开始,国家对棉花进行良种补贴,按照农户的棉花实种面积每666.7 m2补助15 元,但2007—2008年江西省没有享受到这一惠农政策。 2009年国家扩大了棉花良种补贴政策覆盖区域,凡是种棉花的省份都能享受到良种补贴,所以江西省棉花良种补贴政策从2009年开始实施。 2014年江西省享受了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中央财政补贴政策。 国家棉花补贴政策的普及,对巩固棉花生产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5)2016—2017年江西省植棉面积处于历史低位,特别是2016年江西植棉面积达到历史最低值(4.93 万 hm2)。2017年种植面积为5.56 万hm2,略为反弹。

1.2 皮棉总产情况

从图2 可以看出,1978—2017年江西省皮棉总产在 3.25 万~17.47 万 t 徘徊。 1978年江西省皮棉总产为3.48 万t,1994年达到40年中历史最高点,为 17.47 万 t,1988年达到最低点,为 3.25 万 t。1978—2017年,江西省皮棉总产变化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出 2 个高峰、3 个低谷:(1)第一个高峰从1991年到1997年,江西省皮棉总产稳定在 10.90 万~17.47 万 t,最高点在 1994年。 (2)第二个高峰从2007年到2015年,江西省皮棉总产稳定在 10.76 万~15.22 万 t,2012年皮棉总产达到15.22 万 t。(3)第一个低谷从 1978年到 1990年,江西省皮棉总产在 3.25 万~6.91 万 t 徘徊,1988年皮棉总产为40年中最低值。这一时期,植棉面积较高,单产较低。 (4)第二个低谷从1998年到2006年,江西省皮棉总产稳定在6.34 万~9.50 万t。 皮棉总产从 1999年的 6.34 万 t 逐步提高到 9.50万 t。(5)第三个低谷为 2016—2017年,江西省皮棉总产在 7.33 万~7.77 万 t。

图2 1978—2017年江西省棉花总产变化情况

1.3 单产情况

从图3 可以看出,1978—2017年江西省皮棉单产波动上升,从 304.4 kg·hm-2提高到 1 790.6 kg·hm-2,增长了 4.88 倍。 单产的增加主要归功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转基因杂交棉的应用。 1998年由于南方遭受洪水灾害,江西棉花单产下降显著,比1997年下降84.5%。

2009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借助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亩(注:约 666.7 m2)产千斤(注:1 斤=0.5 kg)籽棉超高产创建”项目,在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示范片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集中连片种植棉花单产最高纪录。 2009年10 月17 日经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测产,百亩连片平均籽棉单产达 7 614.0 kg·hm-2。

图3 1978—2017年江西省皮棉单产变化情况

2 科技进展

2.1 品种改良

良种是棉花增产的内因,一般认为良种对棉花增产的贡献率为25%~30%[5]。 20 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棉花育种工作获得巨大进展,先后选育(认定)棉花品种31 个,在生产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表1 可知,2003年以前江西省以常规棉花品种选育为主,2003年以后以棉花杂交种选育为主。 近年来由于杂交种制种成本较高,多数科研单位又以开展常规品种选育为主。 1987年江西省认定了赣棉1 号、赣棉2 号、赣棉3 号、赣棉4 号4个品种。 1990年以后,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先后选育出赣棉 5 号、赣棉 6 号、赣棉 8 号、赣棉 11 号、赣棉13 号、赣47 系6 个常规棉品种,九江县江洲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站)选育出赣棉7 号,万年县农科所选育出赣棉9 号,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赣棉10 号,江西农业大学育成赣棉12 号、红鹤1号。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江西省加大了抗虫棉杂交种选育力度,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相继育成了赣棉杂1 号、赣杂106(和新余市渝水区棉花原种场合作选育)、赣杂108、赣杂棉3 号(和九江鑫田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合作选育)、赣棉杂11、赣棉杂109(和九江鑫田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合作选育)、赣杂棉800(和江西雅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赣棉杂GZ8、赣杂棉0906、赣棉KS002、赣棉207 共11 个杂交种,江西省种子公司2006年选育出先杂棉1 号,江西省创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选育出红鹤3 号,永修县种子公司2006年选育出雅杂棉1 号,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2006年选育出德棉800,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选育出江农棉 2 号。 赣棉 8 号、 赣棉杂 1 号分别于 1992、2009年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赣棉6 号、赣棉 7 号、 赣棉 11 号、 赣棉杂 109 分别于 1991年、1991年、2004年、2014年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2018年江西省自主选育的棉花品种情况见表1。

表1 1987—2018年江西省自主选育的棉花品种

表1 (续)

2.2 栽培技术创新

江西省1978—2017年在棉花栽培方面共有地膜覆盖植棉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棉田高效套种技术、棉花节本栽培技术、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技术六大创新。其中节本栽培技术包含多年免耕技术、化学除草技术、轻简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和行株距配置改良技术等[2]。进入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逐步淘汰了棉麦、棉豆套种制,大面积推广以油菜、棉花双移栽为主的两熟制,并在城郊推广蔬菜与棉花间作套种的多熟制[3]。

3 科技成果

如表2 所示,1979—201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共授予棉花类奖励40 余项,涵盖棉花育种、栽培、植物保护、纺织加工等领域,其中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为主要单位完成的成果奖励15 项。赣棉杂1 号、赣棉杂109 选育与高产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于2016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江西省棉种产业化“泗棉三号”应用推广于1996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瑞昌市 0.43 万hm2(6.5 万亩)棉花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棉花种子包衣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江西省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棉花优质高效简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江西棉花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表2 1979—2017年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名录

表2 (续)

表2 (续)

4 生产基地建设

江西省优质棉基地县建设项目起步于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彭泽县列入第一批全国优质棉基地县,随后九江县、都昌县、高安县、渝水区、永修县、湖口县、丰城市、鄱阳县、瑞昌市、德安县相继被列入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区)。 这些优质棉基地县在中央资金的支持下,改善了水利条件,加快了农田基本建设,创办了优质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开展了当家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并兴建了良种棉加工厂,部分县添置了泡沫酸脱绒包衣包装成套设备。

优良棉花品种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经济性状。 1993年起,江西省结合优质棉基地县建设,采取“三圃一区”(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良繁区)扩繁模式,对当地棉花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1995年起,彭泽、九江、都昌、高安、永修等县(市)相继建立了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兴建了良种棉加工厂,配备了泡沫酸脱绒包衣成套设备,主要对当时推广面积较大的泗棉3 号和苏棉12 号2 个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扩繁。 1997年全省共繁育加工脱绒包衣棉花种子180 万kg,基本能满足本省的棉花生产需求。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棉花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力度,彭泽、湖口、九江、永修、都昌等县(市)先后被列入全国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这些基地的棉田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项目资金的注入,较好地改善了上述植棉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棉花生产发展后劲,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植棉总产皮棉
2021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清理加工工序对新疆机采棉品质的影响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美国棉农2019年植棉面积达585万hm2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