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以捉摸的“林黛玉”

2019-11-20万海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林黛玉案例交流

案例:

那是高二开学报到接近尾声时,“老师,我是王笑笑,我来报到!”一个清瘦的女生站到我面前,很有礼貌,眼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这让我突然想到了林黛玉。凭直觉,我任命她为语文课代表。

开学不久语文老师说:“你班的王笑笑把林黛玉写活了。”王笑笑把《红楼梦》读了不下五遍,语文摘抄别的同学只写半页,她却写了七八页。然而她对其他学科作业写得很随意,我和她谈过几次,也不见效果。

期中考试王笑笑成绩下滑,我找她分析原因:“你的语文很优秀,又很喜欢文学,如果不平衡各科成绩,上不了大学就太遗憾了……”

她对我的话不屑一顾,把目光投向了远处。

“王笑笑,你站好了。”

“我怎么了?”

“你说你怎么了?你就是这样的态度?平时我给你多么高的期望啊!”

“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对考试和学习的厌恶,我没有其他想法,也没有不尊重您!”

后来,她接连和几个老师发生了争吵,索性说不上学了。我把她请进办公室说:“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做决定,你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再做决定。到时候不论上还是不上,我都尊重你的决定。”

又一个周末学生返校,王笑笑来了。

我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给她,比如办黑板报等,她做得很好,性格也开朗了一些。我猛然醒悟:她需要的不是过多的关心,而是展示自我的平台。

临近期末,语文老师请病假,暂时没有老师代课,我灵机一动让王笑笑负责安排语文课。我惊喜地发现,她有模有样地在给大家讲课,学生秩序井然,效果不错。一周过去了,语文老师一直没从医院脱身,王笑笑始终坚持在“语文教学”的岗位上。她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讲课声音铿锵有力,眼神中的忧郁一点点散去,其他科学习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期末考试成绩揭晓,王笑笑名列班级第四。就这样,王笑笑成了班级的顶梁柱!

但是,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升入高三后,第一次月考成绩揭晓,要表扬先进,营造学习氛围。我将单科第一名、总分优秀的同学叫出来拍照,但王笑笑始终不出来……

下午,我在走廊里碰见了她。

“中午你怎么不去照相啊?”

“不想去……”

“为什么啊?”

“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去!”

“你这是怎么了?”

“我有病!”

“你有什么病?怎么这样讲话?”

“我有神经病!”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没有再说什么,让她先回教室。晚自习她递给我折叠好的一封信:

“老师:

您好!

如果下午我惹您生气了,请您原谅我,我真诚地对您说一声:对不起!

今天下午发生的一切,请不要告诉我的家长。

…………

看完后,请您把它还给我,好让我‘毁尸灭迹!”

我看完把信还给了她。

王笑笑依然很冷漠,事情并没有因为她的道歉信和我的原谅而结束,情况好像没有什么变化。道歉是因为害怕我让她叫家长吗?我又一次陷入了纠结之中:这个学生心里究竟隐藏了什么心结呢?

交流:

魏俊起(湖北宜昌):从整个案例来看,王笑笑在与老师的几次关系危机中,都是因為不以班主任的意志为转移。王笑笑已经很好了,班主任总想她能更好,而事实是她不需要或者不屑于这种表扬与鼓励。可能是因为她对文学和哲学有自己的见地,形成了一种价值观。所以,她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班主任和她的想法大相径庭,所以她有点排斥班主任。

邬宗炯(河南济源):案例中的王笑笑在性格特点上倾向于“艺术型”(九型人格),爱好《红楼梦》,在语文学习上不断探索、自我觉察,阅读涉猎广泛,文学素养高。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我行我素,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表现出情绪化,似乎是觉得老师不能理解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语文老师”角色扮演,不仅让她开朗了些,总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正是她在“语文老师”的角色中,找到了自我并满足自我的一种体现。

万海泉(江苏常州):案例中的老师一直在尝试着去帮助这个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与王笑笑的对话中缺乏平等意识,往往话赶话把谈话谈入死局,缺乏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这样容易激起孩子的敌意,不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

江燕玲(云南昆明):王笑笑讨厌考试讨厌学习,说明她极有可能对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偏见。当老师和她谈学习、谈成绩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应该从她的内心世界出发,先了解这个孩子以及她对学习的看法,了解她对学习厌恶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张艳(广东深圳):王笑笑给老师写了一封道歉信,要求老师不要请家长。王笑笑写信的初衷是真诚的道歉,还是采取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来处理眼前的困境?她是害怕家长,还是不想让家长参与她的学习生活?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王笑笑有相对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不在意学习的好坏,她所重视的是自己是否被在意,自己的想法是否被重视。她在担任代理语文老师的阶段,展示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也获得了成就感,取得了老师眼中的进步。所以我认为她是不想让家长参与老师的教育,而写信也是她道歉的一种方式,是她处理问题的一种策略。

王秋霞(河南济源):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冰山隐喻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表面很少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却隐藏在表面的背后。案例中王笑笑的冰山行为层面——对班主任的询问回应冷漠、班主任让照相未去、写道歉信,反映出她的内在世界包括五项:感受——不满、自责、担心、感谢、矛盾、无奈。观点——班主任把他的价值观强加在我身上;我不认同班主任的考试激励做法,我有不照相的理由和权利;我不想把事情闹大,我不应该冒犯班主任,这种行为都是我的错,我脾气不好,这和成长环境有关。期待——班主任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原谅我的冒犯。渴望——自由、被包容、被了解。自我——期待落空,渴望没有得到满足,自尊水平、自我价值感降低。当教育者尝试从表面行为去探索学生的深层次内在世界,并能与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内在世界形成联结时,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出现。

梅琳(山东淄博):冲突现场,老师一定要冷静,尤其是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要学会及时撤离“战场”,当对方不讲理的时候,就不再和他谈下去;当对方讲理的时候,再和他一起深入交流。要和叛逆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宜开始就以雷霆手段“收服”学生,这样会让学生表面认同,内心反抗,为以后的教育埋下隐患。

温生玺(青海西宁):遇到王笑笑这样的学生,我会给她一个支点,让她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学习的自信。其实案例中王笑笑当临时语文老师那段时间里,她表现得非常好,这也说明她需要这样的平台和机会。作为班主任,我一定会给她这个机会,让她有足够的动力去持续不断地认同自我,比如班级可以成立语文学习小组,让她负责;可以将她推荐给学校的文学社、校园电视台等。总之让她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认同自我。然后,再通过其他途径和方法,帮助她做出更多的改变。

侯小锋(河南济源):从案例中的两次沟通来看,学生并不认可班主任的观点,不愿与班主任有更多的沟通,而班主任对此并未认识到,在交流中口气有点盛气凌人,结果学生直接怼了过来,交流变成了语言冲突。此冲突的根源在于一开始的交流就未建立平等关系。所以,在与这类学生交流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气与询问方式,尽可能避免责备式反问,要用开放性的语言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廖学强(广东东莞):面对王笑笑这样的学生,我会找一些机会,非常自然地从行动上接近她,不带有教育痕迹地和她交往,慢慢地寻找和她的共同话题,先去了解她,然后再说如何帮助她的事。

总结:

在中学,像案例中的王笑笑一样,对考试、学习存在否定倾向,专注于某一方面的特長,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存在感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受到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甚至是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缺乏学习动机,不善于与老师沟通,对待学习消极被动,往往沉迷于自己的爱好而忽略学习的全面发展,在班级中缺少存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师生冲突或亲子冲突。

对这样的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一般遵循“查、找、沟、予、导”的方针。

“查”即调查了解。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并调查其形成原因,一般可从家庭、教育经历和同学入手调查。

“找”即寻找突破口。教育需要契机,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寻找接近学生的突破口,并做好适当准备,为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沟”即沟通交流。老师可以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取得学生的信任,然后再帮助学生打开心扉。要给学生倾诉的机会,做一个倾听者和建议者。

“予”即给予学生发展的平台。通过平台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老师通过不断的激励等,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去持续不断地认同自我。

“导”即引导。老师要想方设法去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展其视野,让他能正确地看待考试和学习,去辨别事情的合理与不合理,并在思考和辨别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本期文字由济源第一中学8+1工作室提供)

(本栏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林黛玉案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