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法:锲而不舍,必有所成
2019-11-20金陵
金陵
读赵敏芳《微课程教学法: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一文,想起今年三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组织的培训中的一个场景。
当时学员在报告厅展示设计的“任务单”。赵敏芳最初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得要领,被我否了,而且,否得有点难堪,差不多是从台上被撵下来。现在想起来仍感自责。
一般学员可能就打退堂鼓了,赵敏芳却没有。她回去请教先行的同事——中国大学MOOC《微课程教学法》课程开发团队的周丽老师。第二天交上来的“任务单”令人刮目相看,给了我一个“遇到挫折不低头”的好印象。
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中,微项目学习与真实情境无关,说明对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而不得其“神”。但是,当强调了真实情境的重要性之后,赵敏芳开悟了,随之拿出“健康饮食我来配”的项目方案,让学生进入营养师角色,为了师生健康,根据餐标来选择菜品,把小数学习变成了为了让午餐营养实惠而精心策划的活动,赋予了干巴巴的概念学习以活生生的意义。这不仅是“数学生活化”的写照,而且解决了行为主义窘于面对的学生回避刺激感应的现实问题,同时,发展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真实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后来,赵敏芳把这个学习方案付诸实践,我去听了课,感觉效果很好,是一堂令学生全身心投入、理解深刻、智慧发展的好课。教师则开始有了导师的风范。联想到荀子的《劝学》,我以为,赵敏芳属于“锲而不舍”必有所成之列。
诚然,初涉微课程教学法的实验还挺“青涩”,不过,依赵敏芳的性格,继续攻它几个难关应该不是问题。
其一,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自觉避免“负面清单”列出的用语,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求事物究竟,做创新型教师。
其二,区分反映概念、原理(定律)和方法的问题与习题性质的问题,真正感悟“给出问题实际上反映教师找到了教会学生的方法”,养成“问题导向”的设计习惯。
其三,发现检测在课程评价中的意义,理解检测的真正含义,纠正以抽测代检测的偏差,自觉“挤干”课堂“泡沫”,使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其四,给予学生协作评价的时间与空间,耐住性子觀察学习过程,沉下心来欣赏学生成长,彻底摈弃等待学生出错而后展示教师“高明”的传统陋习,真正成长为学生学习的导师。
其五,养成读透课标、参透教材、敢超教学目标的好习惯。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原本只是合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不是良好的、优秀的范本。唯有合乎学习规律地超越教参设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从事高质量学习的超凡脱俗的方案来。
我们期待赵敏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