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秋VS七夕 美食、爱情和诗歌开启“能量季”

2019-11-20

餐饮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羊排立秋李广

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是七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8月7日是七夕,8月8日是立秋。从此,外强中干的夏天,逐渐变得内里丰盛、外在枯槁。元气归于内,特别Powerful(强大的)。两节相逢,用“爱情、诗歌和美食”开启了能量季。一位作家说:“爱情,是七夕流传千年、逐渐附加上的内涵。牛郎织女的爱情,跨不过去的是一条银河。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团聚。从春节到七夕,再到中秋,无论家庭还是爱人之间,求的莫过于一个团圆。然而,太多的事情可以把人们拆散到天涯海角,一条江水、一纸调令、一次赴考或者一缕烽烟……而团聚的价值,恰恰又因为人生的无定而显得更加可贵。”

七月初七,正值初秋,秋天的天空,玉宇澄清。七夕就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此时秋月初生,清風入弦,经历过一个夏日漫长暑热的浸淫,七夕的到来,无疑是开启了一段清新动人的好时光。牛郎星与织女星,星光皎洁,银河灿烂,听着动人的传说,吟诵优美的诗句,祈求美好的生活与爱情,七夕的到来,标志着人间一个美好清秋的到来。

立秋则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相传宋时,立秋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宫殿之外,眼睛紧紧地盯着院子里的梧桐树。一阵风来,一片树叶离开枝头,太史官立即高声喊道:“秋来了!”一人接着一人报,秋来之声便传遍了天下。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是秋社日,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报丰年。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七夕和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农耕社会一轮轮的寒来暑往中,人们守望着田野,把希望寄托在植物身上。人们向上天祈求丰收,让生活富足。这是人类最朴素的诉求。

也许正是因为承载了人们的悲欢,所以有人说“千年诗词,最美在秋天”。范仲淹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柳永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李白说:“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美食、爱情和诗歌同时出现的时光总是奢侈的。在这个初秋的夜里,不妨做一桌美味的饭菜,与你爱和爱你的人在一起,谈谈生活,谈谈诗歌,品味品味这平淡而难得的日子。李广杏皮水 《武林旧事》中记载:“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敦煌不仅有莫高窟还有李广杏。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李将军,被人们用接地气的方式纪念着:敦煌人把杏树称之为李广杏,笃信是李将军把杏树带到当地。千百年来,每到立秋前后,大街小巷都会弥漫着酸酸甜甜的李广杏皮水的香气。敦煌的李广杏皮水跟老北京的酸梅汤一样,能生津止渴,对润肺定喘有帮助。

主料:

李广杏300克;

辅料:

水900克。

制作步骤

1杏皮切小块,凉水中浸泡一会儿,将水倒掉,再倒入清水。杏和水的比例是1:3;

2杏皮放入锅中用小火煮,边煮边搅,约2个小时左右,李广杏颜色渐变,汤汁浑浊黏稠,锅中的杏皮变得软糯;将杏皮水滤出后,再往煮过的杏皮里倒入清水煮开关火,再次进行过滤;

3滤出的杏皮水晾凉后放入适量冰糖、柠檬片、黄瓜片、薄荷即可。

西部枣花

西部枣花是西部马华独立研发的一道菜品。不论是七夕还是立秋都有吃糕的习俗,现代女性在饮食方面,既注重营养又希望保持身材。大枣是女性喜爱的食材之一,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及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参与组织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有关,充足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减轻疲劳。

主料:

大枣1斤。

制作步骤

1大枣剔核,注意刀不要用力,拇指用力,让大枣围着刀着转,以防伤到手;

2将剔除核的大枣层层迭加;

3用力捏紧;

4切片后装盘即可。木垒羊肉焖饼子

据说,羊肉焖饼源于元代,当年成吉思汗西征,一日,军情紧急,成吉思汗急令军队生火做饭,让士兵吃饱好迎接战斗。因为时间紧,军队的伙夫为了争取时间,将宰好的羊肉倒在锅中炒,由于正值夏季,干粮都晒得干硬,伙夫便将干饼也倒在锅中与肉一块儿焖,饭很快就好了。成吉思汗吃了后觉得很好,就有了羊肉焖饼这道菜。在回归途中,有两个军中老伙夫留在了独山城,随后他们将羊肉焖饼改进后,传给了当地汉族人。以前,人们家庭生活不富裕,只有在款待贵客和过年节时才做羊肉焖饼。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羊肉焖饼在普通百姓家时常都能吃到。

主料:

羊排500克;

辅料:

洋葱15克、青红椒各10克、香菜10克、青蒜5克;

调料:

盐2克、味精2克、孜然6克、辣椒面10克、花椒6克。

制作步骤

1.羊排焯水备用;

2.起锅放入羊排,煸炒成金黄色,加水炖1小时,羊排熟好;

3.将准备好的饼子放在上面焖约1 0分钟后,撒上香菜、青蒜即可。

清水手抓肉

在伏天中,人的食欲一般都是比较差的,所以很多人过完伏天之后都会出现体重轻减的现象,而古人会在立秋节气称一下体重,发现自己清瘦之后,会在立秋吃一些进补的食物,俗称“贴秋膘”。所以立秋吃羊肉也是一种贴秋膘的办法。立秋之后,虽然也还会热一段时间,但是立秋之后天气是会逐渐转凉的,最明显的就是夜间气温会低很多,再加上夏季人们因为没吃什么给身体造成了一定的亏损,所以立秋之后是适合吃一些进补的食物的。羊肉是一种性温味甘的肉类,一般有补肝肾、养脾胃的作用,所以立秋之后,适量吃一些羊肉是可以帮助调料脾胃之虚的。

主料:

羊排一扇;

辅料:

干姜10克、花椒5克、小茴香2克、肉蔻1个、胡椒粒1克、香叶1片、大葱15克、生姜15克、大蒜20克、盐100克、味精2克。

制作步骤

1.羊排焯水备用;

2.加水烧开,放入调料,放入羊排烧开打沫子,煮制约90分钟。捞出即可;

3.剁成条状,整齐划一然后装盘即可。

赵长清:立秋,老北京吃饺子,西北吃炖肉

我加入西部马华团队已有23年。起初是从学习厨德、原材料认知,及刀工技法开始,那时候我记忆最深的是学习“划片”,当时由于手和刀不稳,经常出现不合标准的尴尬,也是那时候我觉得做厨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一个魔法师,把各种食材变成各种形状,变成各种消费者喜欢的、不同口味的产品。我想这也是我从业的兴趣所在。

就这样从刀工学习到配菜,锻炼了几年时间;很感谢企业对于自己的员工有自己的发展通道。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有发展的机会,通过竞聘、选拔,我终于得到了“上灶”的机会,当时那叫一个兴奋,接到考评结果当天,就和同事、朋友们聚餐庆祝了一番。

我们公司的厨房有“三灶”

“二灶”——“头灶”一说,我开始是学习三灶的操作,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面食、小吃,主要练习对于火候、调味的掌握,之后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便学习二灶,主要是一些家常菜的烹饪,这就要考量对于各类家常菜,菜品特点和传统味道的学习与把握!

通过三灶、二灶的锻炼,几年之后,再次参加企业竞聘,凭借“土豆烧牛肉”“新疆大盘鸡”的制作成功晋升为厨师长,终于站在了“头灶”的位置,也开始了关于特色菜品、厨房管理的学习!就这样不断进步,考核、竞聘,2014年成功晋升为现在的研发总监,也开始承担了研发、创新、培养后备力量的新责任。在这5年时间里,直接培养了23名餐厅厨师长,也推出了自己的一些创新菜,“清水手抓肉”“木垒羊肉焖饼子”等。

在研发菜品、创新菜品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气与民众养生菜,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对应不同的节气,菜品设计,特别是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调味的讲究要相辅相成,那样的菜品不仅美味,更是对于人体健康都非常有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传统文化中从立春到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是千年以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地球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是累计下来对季节变迁的一个归纳,也是对农牧业以及人们作息规律更是对人身体需求的一个总结、指导;我们更多的时候就是依据这个为指引,对应性地研发、创造出有益身体健康的美味产品。

拿“立秋”来说,这个节气代表着秋天的開始,俗语讲“立秋三候”,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非常炎热食欲下降的夏季刚过,身体的不适感慢慢减退,食欲渐起的时候,这时候除了预防感寒发病,注意运动补充水分之外,在民间还提出“贴秋膘”的说法,这个时候最好的烹饪方法建议是以“蒸、煮、炖、焖”为主,这样的方法可以让食物达到熟、温、软、润的状态,更易消化,更易吸收营养;在食材选择方面,因为秋季天气变得干燥,所以蔬菜、水果这些富含水分膳食纤维的食材是首选,这时候要给身体补充更多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更是有必要的,就像小时候我们会有“咬秋”(吃西瓜)甚至“喝秋水”的习俗,这样可以起到清除暑气、避免冬春季腹泻的作用;老北京“吃饺子”“吃炖肉”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因为有最盼着吃的东西。

猜你喜欢

羊排立秋李广
关于立秋你知道吗
《立秋》
甘南记事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提神解毒的薄荷酱小羊排
姑姑家里吃羊排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数羊
立秋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