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2019-11-20胡慧敏
胡慧敏
这是个信息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年代,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等新观念的引领下,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学习文化课,例如语文,以提高整体素养。但是,尽管国家对中职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了极大的简化,降低了难度,中职生的语文学习仍面临着极大的障碍。本文通过对中职生心理现状和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结合中职语文课堂实例,阐述小组合作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寻求科学的语文教学策略,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一、中职生的现状
1.中职生的心理状态
最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心理问题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现阶段,我国的中职生大多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职业学校,在基础教育中,他们曾经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带着学习基础差、品行自控能力薄弱等隐患,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逐渐显露,大多表现为缺乏自信,部分突显为意志薄弱,行为、情感偏离常态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厌学,以自我为中心,耐挫力弱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逃学等一系列心理行为。
2.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普通高中降低门槛等举措的出台,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更加明显,他们大多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对学好文化课缺乏信心,惰性较严重,厌学情绪较普遍,个别人还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书写潦草,错字连篇,既分不清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也不太能读懂文章的含义,更无法通过字句,准确地转述或表达自己的意思,语文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课堂上,一些学困生因为听不懂,只好“埋头苦干”,要么睡觉,要么偷玩手机或者听歌,画画。老师提问,学生沉默,老师布置作业,学生不愿做,老师越教越失落,学生越学越没兴趣。
3.中职生的学习目的
红河州高级技工学校的高梦菊老师曾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约75.5%的中职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外出就业。但许多中职生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他们认为只要掌握好专业技术就行了,学语文没有多大用处,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也是这样想的。在笔者任教的汽车营销专业班级,就曾听一名学生如是说“老师,我是来学怎么用扳手的,不是来学语文的。”
语文对中职生真的没有用处吗?当然不是!往大了说,中职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服务的。往小了说,语文教学对中职生求职的面试、就业中的沟通、工作中的应对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良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实则是中职生能否尽快融入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的滞后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为了配合中职生的发展,大纲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细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版块,目的是要加强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通过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助力。
但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无法摆脱过去的刻板思维,依然沿用陈旧的理念进行教学。他们把专业和语文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漠视语文在中职教育中的辅助作用,仍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文章分段和句子赏析中,过分强调背诵课文的作用,轻视甚至忽视应用文和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目的,显然和课程设置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教学内容的不足
本版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将现代阅读、文言文诵读、文学作品选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但教材也有一些不足,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教材的时代局限性。教材缺少能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篇章,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经典文章固然值得学习,但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何尝不是新旧交替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呢。
(2)对应用文和综合实践不够重视。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对应的指导太过模糊,实例太少,相对粗糙,有个别案例甚至不太经得起推敲,不足以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
(3)配套资料缺乏。与普通高中的辅助资料相比,中职语文学习的配套资料少得可怜,仅有的一些质量也不理想,学生难免不重视。
3.教学形式的单调
当翻转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在普通中学大行其道的时候,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还在传统的讲解法中徘徊。这其中固然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更多的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保守。因害怕中职生不配合,很多中职语文老師宁愿自己讲,也不给学生“捣乱”的机会。一节课下来,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唇干舌燥,学生觉得没有意思,也不领情。长此以往,师生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跌到谷底。语文教师一厢情愿地“孤军奋战”,既赢不了学生的心,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己还累出了一身病。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作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因其显著的效果,被教育界称赞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中职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王坦教授在其所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让他们互相合作,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突显群体互助功能,提高个人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小组合作对中职生的作用
(1)帮助中职生融入集体,提升适应能力。中职学生是距离社会最近的储备人才,他们要利用这三年时间尽快学会融入群体的技巧,并自觉地为社会奉献力量。在班集体这个小型社会中,中职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集体促进下,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则为中职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沟通与了解的机会,使学生能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帮助中职生健全心理,促进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中职生在人与人的互助交往中完成特定任务,由于范围小,舞台小,压力小,一些不够大胆的学生在其中得到了敢于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发言,思维的开发,胆量的训练,慢慢摆脱过往对他人的依赖,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小组合作还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在发现、认识、发展自我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全面发展。
(3)帮助中职生开拓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才能达成目标,这就“迫使”一些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的学生不得不主动去寻找答案。而组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与质疑又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反复争论的思维交锋中,学习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对于正当青春热血的中职生来说,小组间的竞争,小组的荣誉,无一不是他们力争一口气的学习动力。
3.小组合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升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注重中职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相比陈旧的死记硬背与肢解文章,这样的语文学习目标更适合中职生的发展特点和就业需要。
(2)弥补教学内容。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特点,适当补充符合时代和学生心理特征的内容,创设实践应用情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讲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让学生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把被动获取知识转化为自主认知学习,构成丰富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美国当代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说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对中职语文教学意义非凡。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1.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本学年伊始,笔者着手策划在新接手的5个高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对各班学生不熟悉,在小组建立问题上,笔者采取的是前后拼桌的方法。笔者花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各小组完成了起队名,列口号,选举小组长等任务。但遗憾的是,在后续的语文教学里,因为小组人数不合适,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原定的小组无法继续运行。吸取了失败的经验,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笔者将每个小组的人数缩减为4~5人,允许学生作一定程度上的人员调整,小组合作学习便在磕磕碰碰中慢慢展开了。
经过几次观察,根据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思维懒惰等特点,笔者把小组合作的“主战场”放在了应用文的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上。例如在学习《策划书》的过程中,笔者仅在课堂开头作了简单说明,便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共同商讨活动项目、设计活动流程、罗列活动要求等任务。虽然笔者只是在旁偶尔指导,但学生最后交出来的作品却让人惊叹不已。“棋逢对手大赛策划书”“班服设计大赛策划书”“万圣节绘画展”……一个个既有创意又条理清晰的策划书让人眼前一亮,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非常强。此外,在必读课文里,笔者也会开展小组合作。例如在文章《绝品》的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看见80个段落的长故事就排斥的厌学情绪
得到缓解,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中职生因为受到学习能力的限制,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作业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也帮了我们的大忙。对一些需要开拓思维的题目,笔者会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以强带弱,以多带少的方式,让学困生找到完成作业的动力,也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反思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诸多优点,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遭遇很多问题。
首先,是组建学习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相对稳定”的原则难以贯彻。“组内异质”是指按学生的成绩、个性、兴趣特长等合理差异建立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保持各小组的水平基本一致,以达相对公平。“相对稳定”是各小组成员原则上稳定不变。但中职语文教育跨班多,常换班,课时少的特点,使语文教师对所教的学生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小组的组建也只能在随堂中匆忙进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中职生活动较多,课堂上经常会有个别学生因参加各种比赛而缺席语文課,这也给学习小组的组建带来不小的困难。
其次,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太大,分层情况严重,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部分中职生因为在初中没有认真学习,语文基础十分薄弱,更有甚者,识字亦有困难。这部分学生,即使在小组合作中也很难跟上其他学生的进度,只好选择放弃学习语文。但他们又会因为自己的无法参与而感到烦闷,捣乱便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会受到这类负面情绪的打击,走向消极。
另外,个别中职班级人数太多,自觉性有限,分成若干小组后,教师很难把控,留给小组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有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期望很高,学生却不一定配合,效果也是不尽人意。
五、展望
受专业定位和学生就业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关注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与社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无疑为此提供了最适合的契机。虽然,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征途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还需要继续磨合和深化,但只要教师们肯尝试,多尝试,通过优化小组组建,优化合作内容,优化评价等方式,就一定能最大程度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