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如何构建双创教育服务与协同生态体系
2019-11-20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罗 荃/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创业”的话题,并以此要求加速我国市场结构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目前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培养出大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地方高校如何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就业困难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吴鼎福与诸文蔚合著的《教育生态学》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生态学就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和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学问”[1]。双创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与“五大协同”生态环境系统是地方高校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一、构建双创教育服务生态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引领下,自主创业已成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选择,但初创者普遍缺乏经验,地方政府更缺乏相应的双创服务体系,是造成我国许多初创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创业咨询服务
高校要在创业咨询师人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选派具有经济管理类知识结构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考取创业咨询师资格证,形成创业咨询服务团队,为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包括企业的注册、经营、融资、产供销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要增加人力和资金投入,设立创业咨询室,指定专管部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无偿创业咨询服务。具体方法为:建立专业的服务制度,安排咨询师值班服务,做好咨询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对于疑难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学校对参与咨询服务的咨询师们给予工作量酬金或奖金,激励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该项服务,这也是双创教育服务机制的一种创新模式。
(二)双创信息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信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在商业领域带来了营销思维模式的大转型。不擅用大数据信息,大公司也将面临淘汰的风险;擅用大数据信息,初出茅庐的双创企业也拥有了撬动市场的“尚方宝剑”,比如近几年的滴滴打车和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成功就是典型实例。
高校要完善双创服务生态体系,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特征,开发双创信息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APP应用软件等形式,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创新创业信息进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贮,加工成为方便在微信公众号与APP上推送的形式;通过研究和分析用户需求、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咨询用户,最终帮助咨询用户解决问题。双创信息服务就是通过有针对性、及时性、易用性的原则传播双创信息、交流双创信息,实现双创信息增值的一项服务。
二、构建双创教育的“五大协同”生态环境系统
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和高校纷纷在理论探讨、模式研究、课程设置和实践运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面对互联网+新形势下对于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而言,校际、城际和国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发展的现状不均衡。这就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协同机制,主要包括政校协同、校企协同、校际协同、城际协同和国际协同。
(一)政校协同
相关部门应利用优势资源协同高校为加快双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有效的支持性双创政策,设立绿色通道,建立试点项目、特色服务平台、典型行业等,以点带面,一行一带的形式试点运行。地方政府在引进、培养、输送“双创”人才方面与地方高校达成协同合作的共建机制,依托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以辐射地方及我国企业,培养具有双创精神的卓越企业家和高级工商管理精英人才为目标,高校课堂教学与企业体验教学相结合、高校师资与企业高管相结合、国内师资与国际师资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双创市场相结合,培养双创型、国际型、复合型人才,通过建立这种政校合作的协同机制,为地方“双创”学院提供强大的动态资源和人才数据库。
(二)校企协同
地方高校要不断完善校企协同机制,明确校企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力争专业和产业协同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要同步实施,技术研发要同步升级,校企共同参与制度建设,不断夯实产学研融合的发展基础。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合作企业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高校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储备库”;校企共同推进学校教学设施、信息化平台等资源建设,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能脱离实际;企业在双创趋势下要明确责任主体意识,打造利于“双创型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着眼五大发展理念;校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与管理,要在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科学设计,做到全面保障。要积极开发校企合作模式,用好校友和行业资源,为学生的双创实践做出真实有效的帮助,对学生的双创项目进行分析、评估和推介,为提升学生的双创成功率起到推手作用。
(三)校际协同
2016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近三成的大学生有创业经历,非“985”、“211”工程的大学生有更强烈的创业愿望,餐饮、农业、IT等行业是大学生目前主要创业领域[2]。通过该报告的信息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已经显著提升,追求创业成功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各大高校在专业学科领域各有优势,根据知识协同原理,协同商务与知识管理有机结合,以协同知识链为主导,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过程进行同步管理,发挥整体效应[3]。形成知识库与知识门户之间的协同知识链。
校际之间在科技创新方面构建协同合作机制,使优势资源共享共赢,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提升双创项目品质切实可行。比如985、211大型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学科更具优势,其他高校在商科人才和创业意愿方面更具活力,通过在高校之间开展双创在线课堂、校际双创交流活动、校际双创论坛、校际双创大赛,促进知识共享、经验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985、211工程大学与其他一本、二本院校协同开展双创教育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城际协同
我国实现双创型社会要求城际之间必须缩小差距,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城际之间的双创教育要加强交流,协同合作,优劣互补,齐头并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各类人才。城际政府之间要协同组织企事业单位、高校、家庭和个体,开展全民性的公益双创教育,培养大众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把大众培养成为双创实践的能动主体,从而推动双创型城市建设。城际之间常态化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搭建不同层级的双创协同平台,吸引大众参与互动,提高城市居民对双创型经济的思想力、认识力和行动力,推动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和完善双创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城际之间的双创型经济发展,这种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互动共赢的发展态势。
(五)国际协同
高校在培养双创师资和设计双创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国际协同要素。政府、企业和高校每年有计划性地共同组织调研团队前往美国、以色列、迪拜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师夷长技为我所用,避免在自我探索的过程当中走弯路,在人力和财力方面消耗太大而进展缓慢。 “互联网+”众创时代迫切地需要各地政府和高校的领导者们具有国际协同的格局,多关注国际动态、多参加国际论坛和峰会,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传输给高校师生,促进我国双创教育跟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