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星平台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探究

2019-11-19李凤盼闫利霞

科技视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

李凤盼 闫利霞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推进,高校教学模式也面临着重大转变,集传统教学及互联网在线教学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引起了广泛关注。《FANUC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维护》是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基于我校网络教学平台——超星泛雅平台,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创建课程并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作业发放、发起考试、统计环节等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采用综合性考核方案,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进行量化考核,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可行有效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超星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84-4;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5-015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5.074

0 引言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了各大高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性互动。我校引入超星泛雅平台,教师可以创建课程并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进行线上签到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并通过在线讨论、作业布置、发起考试、统计等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达到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实施教学效果监控、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目的。超星平台使学生既能在在浏览器中进行在线学习,也能在移动端进行访问,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1 基于超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继德国政府2013年推出“工业4.0”战略之后,美国政府随后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关注传统工业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我国政府也先后颁布《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强基工程”等政策,规划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目标150台/人,国内产量20万台、自主产量10万台,这也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至此,“机器换人”浪潮拉开帷幕。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我校于2015年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依托于企业工作岗位,培养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特点的人才:(1)熟练操作FANUC机器人编程、处理故障的能力;(2)对FANUC机器人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能力;(3)熟练使用FANUC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guide的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获取,使学生对机器人能够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今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我校在课程中所引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资源的整合;(2)教学环节的设计;(3)课程的最终考核;(4)教学效果的分析。在整个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贯穿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并结合翻转课堂,综合融入了任务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手段。

2.1 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效果能否实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均与教学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在紧扣专业教学体系及我校现有实训设备资源的前提下,我们选用了徐忠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入门》教材。该教材针对性强,注重项目的典型应用,项目的设置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且理论联系实际,在相应章节配备现场实操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对应视频。在超星平台上我们融入了该课程网站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基础。同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的特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合理分工,整理并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制作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件、微课、视频等其它资源,从而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线上学习资源。

最终,我们将本课程的内容划分为三大项目模块:(1)FANUC工业机器人基础(16学时),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概述、FANUC工业机器人分类、结构和技术参数、控制技术、FANUC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等;(2)FANUC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28学时),涵盖了FANUC工业机器人的点动控制、零点复归及故障消除、坐标系及设置、FANUC工业机器人程序管理及基本指令及常规维护保养等;(3)FANUC工业机器人仿真(20学时),涵盖了Roboguide软件基础、几种常见工作站的创建、带导轨的机器人系统的创建等,所有配套的教学环境为超星泛雅平台、FANUC工业機器人实训室,教学资源为电子课件、网上学习空间、微视频,所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课堂讲解、课外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等。

2.2 教学环节的设计

(a)课程导入

超星平台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首要的就是完成课程导入,首先,依托于超星泛雅平台,教师针对各个项目的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问题,将电子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并可以在线布置作业和针对性的测试,以便于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也可以建立相关话题,供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同时更加方便他们辨识重难点;其次,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完成课前任务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学习,既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向老师提问交流,也可以共同建立探讨其他感兴趣的话题,以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统计专区,教师可以看到已发布任务点、教学资源访问、章节测验、课堂活动、课程积分等的具体情况,作为检查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手段,进而可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为课程展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b)课程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和重难点问题,进一步为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针对网络学习空间所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同大家进行细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点,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大家进行互助学习,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同时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细致分析,重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解决办法,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内容。

(c)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主要是以有一定创新性的任务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混合式教学融为一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之外,教师借助超星平台将针对每一任务的完成效果好且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发布,让大家共同借鉴学习。以高职高专工业机器人项目技能大赛为依托,开展专项训练,将竞赛知识与技能训练融入到常规教学中去,教师还可以借助超星平台进行不同层次的课程管理,使学生逐步地完成有关知识的测试训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选择。

2.3 课程的最终考核

为了达到超星平台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逐步培养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主动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课堂学习方法,课题组老师制定了一套综合性考核方案:

考核方式:实操考核+理论考核

评分标准:总评成绩100%=过程性考核60%+结果性考核40%

其中,过程性考核的依据为:日常考勤10%,日常作业情况10%,日常线上学习10%,线上测试10%,项目实操20%

结果性考核的依据为:实操评定25%+理论测试15%

2.4 教学效果的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开展于我院1608和1708班级的专业课程中,经过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课题组老师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学习空间资源丰富,视频、微课等直观明了,线上学习、任务实操、小组讨论等方式,更加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对这种信息化教学更为满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2)课题组老师将1608和1708班的课程总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1708的学生整体成绩有了提高,优秀人数也有了增加,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有益的。

3 结语

信息化教学改革浪潮下,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将线上与线下融为一体,使教师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导入、课程教学,达到“教学做”三合一的目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超星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多个层面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参与性低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陳凤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93-96.

[2]周庆荣.超星平台下混合式计算机教学实践研究[J].科技创业,2018,10:34-36.

[3]黄永程,杨斌等.新工科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2):40-41.

[4]施华,邓海鹰,雷红梅.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以高职电路基础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7(23):184-186.

[5]张驷宇.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48-51.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