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疙瘩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
2019-11-19李振安
李振安
【摘 要】本文深入思考村庄规划设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关中地区疙瘩村为例,力图探求一种符合关中地區发展需求,富有特色的村庄建设规划模式。在尊重城镇建设客观规律的同时,突出产业市场作用,因地制宜、稳健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关键词】村庄建设;关中地区;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 F49;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5-0168-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5.083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Jiluo Village in Shaanxi Province
LI Zhen-an
(Fufeng Count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ufeng County, Fufeng Shaanxi 722299,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village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deeply considered. Taking Kelin village in Guanzhong area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a unique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ning mode that mee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Guanzhong area. While respecting the objective laws of urban construction, we should highlight the role of the industrial market,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steadily and orderly promot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Key words】Village construction; Guanzhong region; Work according to local circumstances
1 村庄规划设计思考
在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特别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的工作之重。按照农村生态宜居的总要求,村庄规划设计面临着以下现实矛盾:农村风貌的保持与现代化景观、农居的功能和现代化设计标准、农村风俗习惯与现代生活方式等矛盾,如何对这些矛盾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是现代农村规划设计的重要问题。
1.1 农村风貌的保持与现代化景观
规划格局要有农村特点。农村居住群落的形成格局受地形、气候、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村庄的规划应研究原村落布局的特点和成因,保留其合理的因素。在疙瘩村的规划设计中,设计采用了原拆原建的方式,在未破坏原有的村庄布局,对道路及河道进行功能扩建及美化。
农村住宅要体现当地的形式和材料。农宅虽然个体上的价值不高,但形成群体后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村庄建设的设计中要注意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的成就,调查分析当地的建筑文化,如不注意,简单地照搬城镇住宅的形式,很容易割断这种文化传续。在疙瘩村的设计中,我们研究了北方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形态,以四合院为原型,对其布局加以改进,设计了前院、侧院和后院。正房二层,前面为前院,是主要的活动空间,侧院位于正房和厢房之间,既提供了正房的采光,也提供了趣味空间。正房后为后院,作为杂物院使用。这种布局方式既不同于原有的“三间瓦房”,又不照搬城镇住宅,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屋顶材料采用小青瓦,外墙曾尝试用当地盛产的石材,最终因成本原因改用涂料,一层采用褐色真石漆,二层采用白色喷涂;这种方案虽不如石材方案特点鲜明,但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达到了设计时追求的“自然生长”的效果。
1.2 农居的功能和现代化设计标准
目前的村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设计无标准可循,只有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水平和阶段,针对使用功能设置、房间数量、卫生间数量、建筑设备、建筑电气、建筑装修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分室功能设置。在农村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分室功能往往不明确。与城镇住宅不同,在农村,建房就是建几间房,而不是几室几厅几卫的概念。传统北方农宅包括正房兼做起居、卧室,如有厢房,则作卧室、储藏室、工具间、厨房或厕所(往往是露天的),甚至这些功能往往混在一个房间内。随着家庭人口和经济活动的改变,这些功能还会有大的调整。因此,一方面要看到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导致生活水平低下、卫生习惯不良、个人的私密性要求很低,这些落后的一面要在村庄设计中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是由于农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不能明确分开的结果,民宅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重要的生产场所。村庄的户型设计必须要考虑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双重需要。我们在疙瘩村做了家庭人口和经济情况调查,调查发现疙瘩村人口以4~5人的核心家庭为主,少量的多人口家庭(6、7口),以果业为主,家中许多房间用于存放储藏水果的筐、篮和一些生产工具。
在分室功能的设计上,应兼顾较明确的分室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到农村生产活动变化所产生的功能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主张将功能分区分为主要居住空间、主要附属空间、次要空间。根据农村家庭人口的结构,主要居住空间包括三到四个居室,分为起居厅、主卧室、一二个次卧室,满足主要人口生活起居的要求;主要附属空间包括卫生间、厨房和餐厅,与主要居住空间紧密联系;次要空间包括不常住的卧室、工具间、储藏室和生产用房间,这些房间与主要房间相对分离,可安排在厢房、倒房或正房的二层上。次要空间的功能往往不明确,设计中应考虑日后适应多种使用要求。
设计考虑储藏和生产空间。储藏空间不仅包括室内空间,还有一些室外空间如杂物院、楼梯底下的空间、阁楼、平台等等。在玻璃台的设计中对此已经有所考虑,设计了储藏室、后院等。但在村民搬进新居的同时,对新居的改造就开始了。许多村民将150平方米户型的后院封闭起来做成储藏室、更有甚者将二层的平台封闭,做成了餐厅。简单地套用住宅设计规范或沿用城镇住宅的设计标准会造成成本过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经济模式,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多个标准,供将来的村庄建设选用。
2 村庄规划实践——以疙瘩村为例
建设特色村庄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村庄整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当前村镇建设的重点,也是摆在规划建设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2.1 村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疙瘩村位于陕西长安县王莽乡西南,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为7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环山公路,南望秦岭北麓,村庄地势落差较大,自然景观宜人,村庄周围柿子林、桃林成片,乡村景观突出,地貌特色明显,与外界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疙瘩村户数约105户,人口约500人,村庄砖房住宅形式为正方形院落,现状住宅形式为每户一个院。村中有少量的建筑是土坯房,主要分布在村子的中部。
图1 疙瘩村现状问题分析
疙瘩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村庄现状道路问题,村中除了一条外界通入的水泥路外,其余全部为土路,雨天泥泞难行,积水现象时常发生。其次是村庄现存排废问题,仅沿水泥路两旁有排水明沟,但部分明沟内村民乱倒垃圾现象严重,其他地方均没有排水设施,也没有固定的垃圾存放地,生活垃圾都就近倒入沟渠,天然处理。另外村庄现存障碍物问题:村子道路上乱堆乱放杂物现象严重,阻碍带路顺畅,还有在路上晾晒谷物,这相当影响村容村貌。村庄现存沟渠问题:由于垃圾的乱倒,一条天然的沟渠几乎干涸了(见图1)。
本次规划建设以整治为主,新建为辅。对村庄原有布局结构进行梳理,在保持村庄原有状态的基础上,力图节约利用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充分利用空闲地设置公共绿地,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村庄内部环境的治理,达到村庄和周边环境自然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完美统一的目的,将村庄建设成为具有个性魅力的村庄。
2.2 疙瘩村规划布局特点
疙瘩村人口规模现状人口500人,户均人口4.76人/户,105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规划远期人口为536人。疙瘩村的村民主要从事苹果生产、村办企业,由于邻近王莽乡,交通条件便利,可以依托现状交通发展企业经营及农产品加工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2 疙瘩村规划总平面图
用地规模现状东西长约486米,南北长约264米,建成面积约7公顷,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9.6公顷。本次规划结构为“一心、三片”空间布局模式。“一心”以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卫生所、敬老院、商铺等公共建筑,结合现状设置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三片”围绕中心居住的三个相互联系又区别的村民居住区域(见图2)。
用地规划。对农民宅基地不做大的调整,对个别空缺的地方进行填充补齐。对村民住宅建设提出要求,未来村民住宅建设时要求住宅风格协调统一、整洁,提供几种住宅选型供参考,住宅层数以2层为主。疙瘩村公建用地集中布置村庄中心,便于村民,购物、交流、娱乐休闲等活动。道路广场用地在原有道路系统的基础上,打通断头路,扩建主要道路。根据村庄特有的地形地貌,规划车行道和人行道,进一步完善村庄原有道路格局。村庄绿化用地沿道路种植行道树,美化环境,形成绿化带,在村委会及主要道路两侧布置主要绿化节点,在村庄各组团内部利用原有闲置地及拆迁住宅形成的地块设置小块绿地,形成小块点状绿地,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绿化系统(见图2)。
道路交通规划。疙瘩村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设计汽车停靠站,兼停车场,以满足短途交通的需要,改变现状居民出行不便的状况。规划将道路分为主路和支路,主路道路宽度6米,两侧各控制2米宽绿化带,支路道路宽度4米,两侧各控制1.5米宽绿化带,道路断面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村内交通便捷和消防等要求,与原有的绿地相结合组织车行和步行交通系统,形成公共活动网络系统。疙瘩村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计算,以建筑物底层最突出的外墙边线包括阳台、雨蓬、踏步等突出部分为准,不得小于2米。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留出的用地主要供绿化及敷设工程管线而用,不得建造建筑物。规划在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选择小尺度的灯具满足照明,而且与乡村街道的空间尺度相吻合,让人感觉亲切与舒适。灯具的造型也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
绿化景观规划。疙瘩村绿化景观分为三类,分别是宅前绿地、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宅前绿地利用宅前屋后等闲置地块,以方便村民就近得到使用,设置简单的游憩设施,在适当位置设健身器材。道路绿化沿干路、景观道路形成的行道树,行道树考虑结合经济效益,可选用银杏、柿子、大枣、核桃等经济树种。广场绿化采用道路绿化空间与街头绿地相结合,形成不同规模的绿化空间,丰富村庄绿化空间,增强环境景观层次。在绿地空间,布置儿童滑梯、攀爬架、沙坑等,方便村民使用又不易扰民。室外健身器材要考虑儿童及老年人的使用特点,采取防跌倒措施,并设置适量的座椅。本次规划利用村中零星闲置地建设宅旁绿地,按照服务半径设置2个绿色广场空间,公共绿地强调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植物选择以当地乡土树种及花种为主,为村民提供休憩场所,丰富村民生活。
3 结语
重视村庄规划的引导作用。在调研和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中地区很多村庄对规划热情很高,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规划在这些地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这就很值得我们反思。其真正的原因不是这些地区落后,而是规划偏离了村庄建设真正所需。这些规划往往更看重村镇体系建设,对村庄本身关注则不够,按很多当地领导的话说就是没法用。因而造成规划被搁置,仅凭领导意愿指导建设的不利局面。因此构建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演变的基础上,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探讨村庄规划建设[2]。
村庄既要保护传统风貌,又要尊重百姓意愿。村庄建设要有特色,当然不是简单的“盖洋楼”或追求规划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但也不是“文物保护”或追求规划上的原汁原味。规划建设要适当显现当地风貌,保护好代表其历史传统风貌的文物古迹和典型地段。但如果建设完全受制于所谓体现当地的风格,其实就是没有风格。因为在城市人眼中引以為珍的老式民居(非老建筑)其实在中部农村地区很普遍,过分迁就的结果只能是死气沉沉,违背初衷。而且当地百姓都大多怀有住到城市里去的愿望,更倾向于选择现代一些的风格。借鉴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模式的“向城镇集中”和“向中心村集中”的模式,两种模式推进都重视村庄风貌保护和发展中的“造血”的特色[4]。事实证明,只有在坚持风貌保护的同时积极引入新元素,才能使集镇建设增添活力,真正做到符合当地百姓意愿,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
【参考文献】
[1]周琳琅.论新时代“三农”思想的科学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
[2]龙华楼,图爽爽.论乡村重构[J].地理学报,2017(4).
[3]张广亭.城乡统筹视角下的规划用地分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19).
[4]龙腾,史心怡,刘静,等.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