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2019-11-19方慕华
方慕华
摘 要:数学思维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力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力培养的途径进行分析,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数学思维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小学阶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思维特点,立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注重思维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促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思维力的方法和策略,谈几点思考。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基础,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问题意识的形成,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使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维、主动思考。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情境的创设对问题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忽视学生思维力的发展,这与新时期的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到情境就在眼前、自己就在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动机。
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24点”游戏,游戏的组织和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游戏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这个游戏的玩法,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四张扑克牌,牌面上的四个数字,用加、减、乘、除进行运算,使得到的结果是24。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教学中将游戏与“混合运算”有機结合起来,会促使学生快乐投入学习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这个游戏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促进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会合作、善于合作的人才。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明确学生合作的内容,确保合作学习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如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时,对于的计算,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让每一个组员先想一想这个计算题怎么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组际间交流。这个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不仅引发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培养了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思维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再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用不同长度的小棒拼接三角形,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猜一猜哪几根能拼成三角形,亲自试一试,再对三个小棒的长度以及和差的计算进行比较,而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以合作为形式,以操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
三、借助一些难题,发展学生思维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借助于难题的讨论和探究,更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融入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拓展性、探究性的问题,以这类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力。
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章节的教学时,对于分数的性质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出思维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填空题,如等问题;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问题:长方形ABCD中,E是AB上的任一点,三角形ECD的面积是20cm2,那么,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学生运用转换法,需要学生灵活思维、巧妙联想,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难题的设计和运用,应在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内,不能太难,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削弱学习的自信,降低学生探究的热情。此外,难题也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否则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上文的的探讨,通过观察每一个和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隐含的规律:,拆分之后,发现这个计算题就剩下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这样既提高运算能力,也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的思维力将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综合素养将会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梅.创新教学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9(20):117
[2]尚修波.小学数学思维教学与智力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12(29):45-46.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