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畅所欲言

2019-11-19马纹纹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激发兴趣

马纹纹

摘 要:口语交际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话题的课前解读很重要,教师的适度引导会使话题更具有开放性。课堂上先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能使课堂更具有互动性,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

关键词:口语交际;话题解读;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五方面内容之一。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如下:“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明确了口语交际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目标,那么如何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呢?

一、课前解读

经过多年口语交际教学探索和思考,我觉得口语交际课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打个比方,课上师生良好的交际是“舟”,那么课前交际内容的准备工作好比是“水”。只有课前学生将交际内容做了思考准备,课上才有话说,才不至于使教师把口语交际课做成“无米之炊”或者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回忆这个过程上。“水涨船高”,只有学生课前准备好了交际内容,课上学生的交流才能扬帆起航,这样的课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称为高效课堂。

既然准备工作那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确定了单元交际话题的前提下使准备工作行之有效,而不是一纸空文呢?教师应进行课前解读,适度引导,使话题更具有开放性。以我曾经执教的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难忘童年》为例简单说明。

交际提示语如下:“本组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真实、有趣,一定勾起了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说不定你从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联想到令人陶醉、嬉戏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这些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分享,要说清楚,说具体。”

明确了交际内容是“难忘童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取出这样的信息:发生在童年里的故事可以是有趣的、伤心的、遗憾的、振奋的、后悔的……,这一信息的得出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提示语中“地方”“场景”“发现”等关键词又给了学生提示:可以回家找找曾经的照片,还可以翻翻珍藏的礼物;还可以回到记忆长河,想想曾经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人、事、想法等。

果然,在上述内容引导下,优质课上小组交流时学生积极投入的表现让我感觉到课前的引导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所带的班进行试讲的时候,情况却截然相反。

我所带的班学生活泼开朗。平日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都爱跟我课间交流:某同学在学校东边的水塘里摸鱼、抓蝌蚪,某同学到学校后面老爷山上采灵芝并拿给我看,还教给我如何分辨灵芝和蘑菇,某同学到美丽的西海岸捡寄居蟹,某同学把村里的老无花果树作为自己业余生活的天堂,西口的某同学周末在海边钓螃蟹、钓海参……这些曾经的画面都让我意识到,这个话题学生肯定有话说,而且会争先恐后地说。然而真正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积极性并不高,没有多少学生能像在课间一样畅所欲言。

这让我意识到学生有话可说,并不意味着学生乐于在课堂上讲。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想交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大量翻阅《语文教学通讯》,用心研读《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认真听取了费蔚老师在“国培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教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中所做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动”起来》的报告,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和深入的思考。

二、课上“引”,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上述尝试和思考让我明白了,口语交际课堂上能否形成口语交际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有没有自觉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口语交际源于生活,所以要在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回归生活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此,我特意将我所带学生的生活照做成电子相册并配上《童年》这首歌的美好旋律,在口语交际课伊始边解读边展示。这一定程度上渲染了课堂气氛,勾起了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情动而辞发,这个小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交流积极性。

学生有了强烈的交流兴趣,使课堂具有互动性,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这个教学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三、小组“说”,提供交际平台

学生有了交流欲望,接下來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既要把握教师的引导地位,又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小组内“说”这个环节给学生的自主交流安排了时间,提供了表现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得到了自主发展,是上述原则的体现。

当然组内交流也要有如下要求保驾护航:“说者要确定内容、理清思路、描述细节;听者要细心倾听、真诚点评。”作为引导者的老师要结合交际要求不时地对小组交流进行指点。

四、集体“评”,调动学生交际欲望

小组交流结束后全班集体交流评议是口语交际课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交际欲望,产生思维的碰撞,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使口语交际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此环节教师宜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交际思路和习惯加以指导。

集体评议中第一次最重要。此时教师要对评议方法和要点给予必要的“扶”,此环节的“扶”是为后续评议过程的“放”做准备,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第一个上台的小姑娘说的是因为妈妈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小熊而生妈妈的气,现在自己明白了当时妈妈的无奈,为自己曾经的行为留下了后悔的泪水。

这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小姑娘,竟然第一个到前面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并且感情如此投入,我意识到前面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看着她认真、难过的表情,我忍不住轻轻为她拭去了脸庞的泪水,然后走到一名听得最认真的学生面前,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认真地跟他说:刚才你听得最认真,请你起来,跟大家说说她讲的童年故事是什么,好吗?

学生说完,我走到前面面向全体问:同学们听清楚了吗?刚才这位同学向我们讲述的是这位小姑娘因为妈妈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小熊而生妈妈的气,现在自己明白了当时妈妈的无奈,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后悔。看,她的内容确实非常好,那么在理清思路和描述细节方面,你能选择一个方面评价一下吗?教师相继根据学生评的情况,略作总结。

最后回到这位小姑娘身边,轻轻地问:刚才同学的点评,你满意吗?小姑娘感激地回答满意,然后我引导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大家表达一下谢意。这位羞涩的小姑娘真诚地说了句谢谢。就在我让小姑娘回到自己座位上时,学生居然自发地给予了那位小姑娘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个多么团结、富有爱心的班集体呀。此时我也深深地意识到,全体学生已经敞开了心扉,将自己融入口语交际的氛围里。

上述全方位的评议是对表述者的反馈,认真倾听是对表述者的支持,是能进行反馈的前提,这样交流互动,使交流不流于形式,而是互为资源、互相启发。

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等方式对学生的交际习惯加以规范和指导,纠正倾听、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学会交际,做到文明交际,这就是口语交际课最基本的任务。我想此时我的交际课已经很成功了。

五、营造师生交际共同体

除此之外,交际中,教师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和点评中,来构建师生交际共同体、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伙伴。

在《难忘童年》里,我是这么做的。当三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之后,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我也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故事:

“那是个无忧无虑的时代。我们常常爬树掏鸟窝、到河中抓鱼、挤着去看露天电影、拿着长棍无缘无故地去捅马蜂窝、放学后来不及放下书包就去滚铁环……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数捉萤火虫。无数个美丽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嬉戏玩耍,偶尔会撞上提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它们在夜空中闪着黄绿色、橙色的光,一闪一闪的,特别漂亮,我们几个也幻想着像它们一样能遨游在美丽的夜空中,从此我对它们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觉,直到长大听到伊能静唱的这首《萤火虫》我才真正明白,自己喜欢萤火虫还因为:它们在短暂的生命中努力地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它让我明白:城市灯光闪耀,不是每个人都会被别人发现的,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种光亮,我们就会变成天使。直到现在,萤火虫还在我心中闪着明亮的光,它便是我童年珍藏的一份最美丽的记忆!”

美丽的80后童年生活照,《萤火虫》这首歌的高潮,配上教师动情的讲述,大大帶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纷纷起来点评,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的点评,仍在我耳边萦绕:老师,您出示的图片让我认识了美丽的萤火虫,它们就像天使在空中飞;老师,您的童年可比我们幸福多了,那么自由自在;老师,您的故事声情并茂,是表现最棒的(无形之中,学生已经把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

本节课,通过师生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心灵上的沟通,使口语交际课流淌真情,焕发生命光彩。也许这就是口语交际课的真谛吧。

山自兀立水自流,当我们的心情因为孩子专注的倾听,真诚的微笑而恢复愉悦的平静时,我们一定会为此而感动不已,这份愉悦平静,是教师为自己赢得的珍贵礼物。让口语交际课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沈培坤.和谐高效思维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7.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