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

2019-11-19张丽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肥皂泡吹泡泡冰心

张丽

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起,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单元导语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进一步明晰课文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由此一来,语文要素将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及习惯)分解细化,让教材的教学要点更加清晰。精准把握语文要素,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既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又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肥皂泡》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介绍了肥皂泡的吹法、描写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也写出了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妙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快乐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课文对吹肥皂泡的过程写得既清楚又具体,对肥皂泡的特点描写细腻优美生动,值得反复品味。

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课后第二道习题提出了“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肥皂泡美丽的句子比较难懂,特别是一些词语如“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颤巍巍、光影零乱、轻清脆丽”等,都比较难懂,有一些甚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在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上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去理解,如抓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经验、利用图片等方法。

在课后第一道习题中提出了:“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吹肥皂泡过程的描写集中在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难理解的难点在于她的表达非常有特点:一是句子特别长,第一个句子中间连用10个逗号;二是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送”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得清楚又有条理。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相关动词,读一读、演一演动作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借助连接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清楚吹肥皂泡过程。

文中充满丰富的想象,第三道习题提出了“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充满意趣的想象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五自然段。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借着扇子的轻风,飞上天去,飘过大海,飞越山巅,飞向一个个美丽的去处。在朗读感悟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美丽的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会做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交流感受,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立足教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廊”“若”“娇”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运用“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品味肥皂泡之美。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丰富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其中,教学的重点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品读肥皂泡之美。

教学难点为: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品味语言之美。

教学实施如下:

板块一:快乐引入,泡泡纷飞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吹泡泡图片导入,孩子们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吹泡泡时,心情怎样呢?冰心奶奶小时候也吹过泡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一起读课题:肥皂泡。

2.说说对冰心的了解,拓展资料袋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伊始,创设情境,让学生回想吹泡泡经历,编织起现实与文本的纽带,披情入文,为学习奠基。】

板块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教师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学写本课难写易错字。

廊:广字头写舒展。“郎”字写紧凑。

仰:注意右边“卬”是“仰”的本字。卬,金文(头朝下的人)+(头朝上的人),像一个人抬头向上望着另一个俯首下视的人。

越:先写走字底,捺要写舒展。里面的竖提与撇画要注意穿插。

2.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冰心奶奶小时候(吹)肥皂泡、欣赏(美丽的肥皂泡)以及由此展开(想象)。

3.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为课文的学习,理解品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合作演读,品吹泡泡之趣

1.冰心奶奶小时候是怎样吹肥皂泡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圈出相关动词

(1)请一生汇报,其他学生对照修正。

(2)请一生读,全班边听边做动作,理解吹泡泡的过程。

(3)刚才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做肥皂水,吹肥皂泡,感觉怎样?(板书:快乐)

2.小组合作,演一演吹泡泡的过程

(1)利用动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演一演吹肥皂泡的过程。

小提示:试着加上“先……然后……再……”这些连词可以说得更有条理。

(2)小组汇报。

(3)自己用這种方法练习说完整。

【设计意图:吹肥皂的过程,作者表达非常有特点:一是句子特别长,第一个句子中间连用10个逗号;二是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教学时,先是找出动作,接着读一读演一演,然后提供连词,再到小组中合作练习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循序渐进中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找动作、演一演、说一说此环节意趣兼得。】

板块四:研读词句,品泡泡之美

1.吹起彩色的泡泡,观察泡泡之美

(1)现场吹泡泡:请说出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2)再次视觉感受泡泡之美,引读句子“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板书:美丽)

2.研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肥皂泡的美丽呢

(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交流学习。

学习提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次,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小组汇报,相机点拨

预设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1)理解关键词“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相机梳理理解句子的方法。(板书:抓关键字词)

①五色的浮光是什么样子的?

②那轻清透明又是怎样的呢?

(2)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板书: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多美多奇妙的肥皂泡呀!我们也来边想象画面边读。

(4)小结:抓住关键字词,想象画面我们就能读懂了这一句。

预设2: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1)利用工具书理解“玲珑娇软”。

碰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玲珑”就是小巧,“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美好可爱;②脆弱,不坚强;③过度爱护。

在这里你觉得是哪种解释最恰当:第①种。

(2)指导朗读。

(3)小结。

预设3: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1)理解“颤巍巍”。

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板书:联系生活经验)

②视频展示,呈现颤巍巍的泡泡。

(2)联系上文,理解“光影零乱”。

①再次出示句子: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前面是五色的浮光乱转。到了这里,扇得太急,继续拉长,浮光就转得更急更快,就会“光影零乱”。(板书:联系上下文)

(3)指导朗读:这么美,这么有趣的泡泡,谁想读一读?

(4)小结:刚才我们运用多种方法读懂了难懂的句子,感受到了肥皂泡的美丽。老师请三位同学接力来读这三句,其他同学看着文字,边听边想象画面,再次感受冰心奶奶笔下的肥皂泡的美丽。

4.然而,这么美的肥皂泡,终究总是要破裂的,引读: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设计意图:冰心奶奶眼中的肥皂泡非常美丽,描写的语言非常优美生动,特别值得品味。但文中的表达比较富有个人特色,对学生来说也比较陌生,朗读和理解就有一定难度。本环节让学生紧扣“你从哪看出肥皂泡的美丽,找出相关句子,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读懂难懂句子”展开研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后合作研读,展示汇报时针对难点点拨后教,体现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理念。教学时,让学生亲历吹泡泡,借助图片及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板块五:展开想象,做泡泡梦

1.引读句子: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2.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肥皂泡到了哪些美丽的地方呢?说说你的体会

(1)找出肥皂泡到过的地方,体会作者想象奇妙。

(2)这些肥皂泡寄托着冰心奶奶的心愿,也是她的梦想。你们也有梦想吗?你们梦想的肥皂泡又会去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3)生汇报。

(4)放飞梦想,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肥皂泡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寄托了冰心奶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冰心奶奶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大胆表达。】

板块六:课外引阅,善美延伸

1.出示名家对冰心奶奶的评价,总结所学

这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走进了她笔下充满童趣童真的肥皂泡世界,她的语言是那么优美,想象是那么丰富。怪不得著名作家茅盾爷爷这么说: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她的作品充满了真善美,巴金老先生这样评价:冰心的书,让人懂得了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希望年轻人多读她的书。

2.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设计意图:总结延伸,出示名家关于冰心的书评,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肥皂泡》教学后记。

《肥皂泡》一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描写了她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课文文笔清新自然,语言特别生动优美,细腻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而且充满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三点:

1.聚焦语文要素,提高核心素养

本单元以“多彩童年”为主题,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本课课后提出了除识字写字外的其他三个语文要素: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难懂句子意思,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紧扣这些语文要素,我设置了三大板块教学去落实。在教学第四板块“品吹泡泡之趣”时,引导学生以动词为支架复述吹泡泡的过程,这是对前边学过的“借助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巩固和运用;在“品肥皂泡之美”的板块中,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训练。在第五板块“想泡泡梦”除指导读文感受丰富的想象外,老师也精心选了几幅图,发散学生思维,引导想象。

2.意趣兼顾,调动学习积极性

朱熹曾说:教人不见意趣,心不愿学。低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难以持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是我们永恒的话题。课上,我结合课文内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圈圈动词、演一演动作、说一说过程、吹一吹泡泡,想一想泡泡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心,既关注到文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内容,又让学生快乐地投入课堂的学习,锻炼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意趣兼得。

3.合作研學,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考虑到本课研学的三个自然段围绕肥皂泡描述的内容相对独立,我们课上提出总问题后,分成两个研学任务展开合作,在学生充分合作后,通过汇报交流、老师适时点拨,为学生解困,提高学生能力。这样,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锻炼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能力。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肥皂泡吹泡泡冰心
吹泡泡
吹泡泡
十二月·肥皂泡泡
吹泡泡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