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9-11-19何尔行

新课程·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教学实践证明,教育来自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都缺乏兴趣,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增强其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还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实施“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经历为出发点,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活乐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地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充分感受到“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价值。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从四个方面做了尝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高效的前提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可是,就目前课堂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都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既没有认真聆听教师讲课,课后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更是敷衍了事。此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在学到相应的知识后,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地理中考转为全省统考后,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时,学生才会主动走进生活,通过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以地理视角看待生活、欣赏生活。

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要适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地理,乐意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问题与生活情境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例如在气候知识的教学中,笔者以“我们来当小小风水家”作为导课:我国北方房前不能种常青的松柏,要种落叶树,这样风水就会好。同时展示北京四合院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院子前的植物——落叶树。提出质疑:“为什么不种常青的松柏而是落叶树?”学生分组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意味着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能够从地理的角度探讨风水与气候的关系,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发现生活中气候知识的存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愿意深入研究生活中的地理。

又如:降水——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地理现象,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多,而有的地方降水少?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课前笔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模拟降水实验:用三个水杯,其中一个注入半杯冷水,另两个注入半杯热水(其中一个没有盖子),盖上杯盖,一段时间后,打开盖子,观察盖子上水滴(水滴代表降水)形成的情况。此时提出问题:“三个水杯形成水滴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畅所欲言:“一个没有水滴”“一个有水滴”等。此时,笔者马上引导学生“为什么三个水杯形成的水滴情况会不一样?”这样,就引出对“影响降水的因素”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瞬间提高。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地理现象,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学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学习季风气候时,学生对季风的概念及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很难理解。笔者在上课時让学生打开窗户,此时在教室北侧的学生就说“我这边风很大,很冷”,而南侧的学生则没有类似的感受。笔者马上提问:“冬天,风多从哪一侧窗户吹进来?夏天呢?”学生对于身边看得见的地理问题很感兴趣,纷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给出答案。此时笔者顺势解释:“风向随季风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同时把南面比作海洋,北面比作陆地,帮助学生理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偏南风)——温暖湿润,降水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季风(偏北风)——寒冷干燥,降水少。这种“生活化”教学的引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概念,进入课堂互动中。

在学习《地球仪》这一节时,经线的长度、形态、指示方向等概念理论性很强,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对画出平面的地图无法与空间立体的地球联系起来,对经线这些概念不易理解。在上课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橘子,剥去橘皮,让学生观察橘瓣。把橘瓣的头尾比作南北两极,橘瓣的连接处就可以看作是一条经线,这样,一个橘子就可以展示出几条经线。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每个橘瓣的连接线都是南极到北极——所以它们都是长度相等的半圆形,而且每条连接线指向都是非南即北(即指示南北方向)。这样适时引入生活化的内容,既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突破教学的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知识、能力来自于实践,地理素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地理课堂中进行动手实践活动,使地理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拓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1.设计旅游线路。在学习“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福州出发要去参观西安兵马俑,应该如何选择铁路干线,经过哪些铁路枢纽,沿途涉及哪些旅游景点?讨论交流后,各组画出旅游线路,标注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重要的铁路枢纽和主要旅游景点。最后各组评价不同设计路线的合理性,包括路程远近、价格高低、时间安排等,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更快掌握了知识,而且对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

2.操作“立竿见影”。在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运动这一节中,为了了解一天当中早晚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立竿见影”的实验。用手电筒光代表太阳光,照射在某物体上,调整手电筒的高度与方位,代表着一天当中不同时刻太阳的高度与方位,观察太阳高度、方位与该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关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笔者布置了延伸部分的作业:让学生用几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画出同一物体在正午时的影子,标上日期。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学生在实地观察、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在获取新知的同时地理核心素养又得到培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精神。

3.绘制行政区图。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课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手绘中国行政区图比赛。笔者首先把绘制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将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分组后,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绘图过程中,所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活动,比赛气氛浓烈。通过生生之间愉快的交流和合作,将中国行政区图绘制完整。同时进行评比,然后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精选作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

4.进行野外考察。真正要获取地理知识,拓展地理知识面,就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山脊、山谷的等高线形态,笔者利用当地一座小山丘上的栈道为例来讲解,并在周末的时候带部分学生前往现场,画出等高线图。通过比对等高線弯曲的情况,学生较快地掌握山脊、山谷的等高线形态。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生活让地理课如此精彩!

四、编制生活化练习题,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与应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如今,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已经发现这一严重问题,并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然而,若只是课堂教学走在生活化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考试的试题中却嗅不到一点生活化的气息,这无异于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能够结合社会中的时事热点、生活经验等多编制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在题干中既要体现真实客观的情境,又要准确地传达与其匹配的地理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途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而非只是知道。当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我想,这应该是对地理学习生活化最好的诠释和重要意义之所在。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实施“生活化”地理教学,还要关注各方面的信息媒体,包括各种与地理有关的书籍,电视、网络上介绍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中央台教育频道有播放与地理有关的节目,如“人与自然”“舌尖上的中国”“远方的家”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节目,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参考文献:

[1]邵宗杰.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5.

[2]陈祝清,曾呈进.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反思[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8).

作者简介:何尔行(1973.10—),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福建福清人,现在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初级中学任教,一级教师。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