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画 灵魂的自由

2019-11-19朱争辉宋若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由尊重绘画

朱争辉 宋若飞

摘 要:欣赏孩子的画,再看看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美学动物”,他们拿着画笔,正忙着描绘出多姿多彩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他们比成人更会观察世界,他们会用画笔来真实地叙述他自己的故事。而我们能做的是去倾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世界。把画面还给孩子吧,画面来自自由的灵魂,儿童绘画是自由的。

关键词:儿童;绘画;自由;尊重

一、若不懂它,请不要否定他

“老师,这个画和书上的一模一样。”

“老师,这个一点也不像大树呀!”

“老师,这幅画好丑啊!”

“老师这幅画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小朋友画的,他都是乱画的。”

这些在课堂上最常听见的话语,却让我陷入深思,孩子为什么会把一幅画的好坏标准定为仅仅只看画的表面效果,慢慢地我发现原因来源于孩子的父母甚至是他的美术老师,成年人大多觉得美术绘画的重心应该是画面是否光鲜亮丽,画面物体的形状与现实生活中的是否相同,孩子当然也会产生与成人相同的观点。但这样的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当人们一味追求孩子完美画面的同时,那一幅幅精致的画面真的就是孩子自己的绘画吗?它真的可以代表孩子内心的故事吗?

许多不被成人认同的绘画,在我的眼里却是无比重要的财富。

《春天在哪里?》(图1)这是开学第一课的绘画作品,那节课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春天:有刚发芽的小草,有含苞欲放的花朵,有冒出新叶的大树。几乎所有孩子都寻找到了春天的脚步,而只有这个男孩闷闷不乐。回到班里,他拿出美术本很快地完成了作品。一直以来,我以为孩子对黑色无感,至少黑色不应该与春天相搭配,直到我看见他的这幅作品,他将黑色放在这幅画非常重要的部分,他是这么解释这幅画的:“老师,其实我没有觉得春天来了啊,树是长了新芽也开花了。但是天灰蒙蒙的,一直在下雨,黑黑暗暗的,没有太阳啊,也看不见蓝天白云。不过,虽然天很黑,但是我们学校门口的小河比之前更漂亮,鱼越来越多了。我爸爸妈妈还有弟弟都很喜欢,所以我还画了个爱心。”听完他的话,我甚至有些震惊,是啊,下了两个多月的雨,哪里有蓝天白云和明媚的阳光?“春天在哪里”这不是孩子在向大自然提问吗?

“孩子,你可真棒啊!你是这节课唯一一个面对世界说出实话的孩子,我好喜欢你!”

“孩子,你可真棒啊!你有一个善于创作的灵魂,我好羡慕你!”

“孩子,你可真棒啊!你通过绘画作品认识世界、表达情感。你主动积极地用画笔来勾勒一个充满创意的世界,大胆且自由,我好崇拜你!”

二、若绘画是自由的,孩子都应自由地绘画

(一)他们本是儿童,就该画儿童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就好像每个孩子喜欢颜色不同的糖果一样,而这样的天性是未经世俗影响的,他们不断描绘着想象的世界,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成人学不会,也模仿不来。他们仿佛拥有自己独特的造型词汇,就连凡·高也用了一生来专研儿童的艺术。儿童的绘画本就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本该稚嫩可爱。未知的世界在他们的笔下显得无限的可能,不太成熟线条后面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看见什么画什么,想表达什么就画什么,直白且真挚,就如卢梭所说的:坠落了,丧失了本真,也就不再是小孩了。所以孩子就该画儿童画,真诚也许就是儿童画的魅力吧!

(二)他们本是儿童,内容比效果更重要

面对同样一幅画,成人会认真地理性分析:画的年代,画背后的故事,会关心画面的冷暖色调,会研究它的画面效果、构图、笔法,甚至是一定要看出画面里画的是什么。而孩子却往往不是,在他们眼里,画只是一个故事,无论画的是什么都只是一幅由颜色堆积起来的画。他们是一幅画最简单观赏者,却是最能接触到绘画者灵魂的那一批人。孩子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懂,然后说出自己的故事。

课堂上20分钟的绘画作品,往往就是孩子发挥的世界,我常常看不懂孩子们的绘画,但他们从不感觉失望,拉着你耐心地解释给你听。我曾看过一幅全部都由绿色组成的绘画(图2),我以为孩子存心捣乱,直到孩子带着委屈的表情说:“老师,我真的画不来画,我想画的是我在等爸爸妈妈来一起去山里玩,那个歪着头挥着手的火柴人就是我,可是等了半天他们都还没来。那天,风很大,山都被吹歪了,草我不知道怎么画,但是它们真的横着竖着插在地上啊。”听完他的话,低头看着这幅画,竟发现真的有一些道理,这幅画看是有些稚嫩,但真的把孩子所有的想表達的全部表达到位了,这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啊。如果没有他那段委屈的解释,我想我会错过一个勇于表现自己思想的孩子吧。

《流浪地球》是今年爆火的一部电影,成年人被身临其境的特技效果所吸引,而孩子呢?在孩子的眼中地球因为人为的缘故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图3)。地球插着翅膀,被一个巨人用弹弓发射了出去,在宇宙里划出一个华丽的抛物线,然后不知所踪,地球虽没有毁灭,但是它的确开始了它的流浪,这不正是孩子眼中的流浪地球吗?

“它是只猫,它本来就是抓老鼠的!老师,我没有骗你,我家的猫真的抓老鼠,我画的是机器猫,我希望我家的猫可以进化成战斗模式,变成能有很多抓手的猫,这样就可以一次抓很多的老鼠!”(图4)听着孩子的话,我沉浸在他作品中好久,一直欣赏着画面中的小细节,有转着眼球偷偷瞧着猫的小老鼠,有被抓住泪流满面的小老鼠,有不知道危险来临依然在享用美食的小老鼠,这不是世界名画却有足够多的小细节让我回味。而孩子却以为我没有做出点评,是因为他画得不够好,一脸着急。其实他不知道,多亏了他这幅画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这是一节画猫的课,我的课件里展示几十张乖巧可爱的猫,有吃东西的、有相互打闹的、有拖家带口晒太阳的,却唯独少了这种最保持本性的猫。谢谢你,孩子你用生动、真实的画面,让我回忆这世界原本的模样。所以再奢华的画面效果都远不如一个有趣的灵魂。绘画本没有对错,孩子比成人更会不加修饰地描绘事物,有时只需要你耐心地倾听。

三、若懂它,请做他的保护侠

成年人往往失去儿童自由绘画的天性,那么我希望我可以尽我所能地保护孩子自由的灵魂,做他们作品的保护侠,对他们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传授给孩子们在生活中收集线条、色彩、形状等信息后,将观察所得运用在画面中的能力,并激发孩子对材料、技法的自发探索的兴趣,帮助儿童提高绘画能力水平,使他们有能力利用画笔描绘心中所想,而不是直接强加给儿童一个成年人的世界。

每个儿童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儿童,与他们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承认“不同”,接纳“不同”,发展“不同”。让每一位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的释放,无拘无束地绘画。所谓的现有的艺术美术和美术范本,都是成年人眼中的世界,一味地灌输学习,不如让儿童自己去替世界万物重新命名,而我们只需要成为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前扶上一把,在他们完成一幅画时用心地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参考文献:

[1]李文娇.儿童创造力与绘画水平的关系探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6(1):91-97.

[2]严虎.读懂孩子画里的话[N].中国教育报,2019-04-04(9).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自由尊重绘画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