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2019-11-19尤宗耀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尤宗耀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无论是家庭背景、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一线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學生获取必备的数学生活经验、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锻炼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如何实施差异教学。

关键词:差异教学;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道:“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

一线的教育经历让我明白,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黄金时间,但无论是外貌和性格还是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而且往往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差异较大。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思考如何对班级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数学能力得到发展,帮助全体学生树立自信心。下面就是我对差异教学在我课堂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思考。

一、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因为你打算实施差异教学,所以你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充分地了解,才有可能对症下药。下面我就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这一课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我给班级学生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全体学生来说,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和探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并且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会画梯形的高,理解梯形中高的概念。全体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中等学生来说,掌握梯形的特征,经历探索和发现梯形特征的过程,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对于学优生来说,让学生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学会运用梯形的特征,解决一些问题,了解同底等高梯形之间的异同。

二、教学分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特点,依靠其独立性来组织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应该学会设立教学梯度,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部分学生保底提优,还能帮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在“认识梯形”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书本例题,从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比画一下梯形,初步建立梯形的表象,紧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信封,找一找有没有梯形,每组学生的信封中,只有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没有梯形,但是在找的过程中,其实学生在加深对梯形特征的理解,还复习相关平面图形,然后我问学生,能不能在已知的这几个图形中,用剪刀只剪一刀,把它变成一个梯形。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剪法,让个别学生展示,我问学生,同学们选择的图形各有不同,但是在方法上,有没有相同之处?这时候,班级大部分学生马上反应过来,我们剪了之后,都让原来的图形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发现了梯形最重要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教师通过让学生创造梯形的活动中,设置了隐形的梯度,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能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练习分层,帮助学生内化概念

在练习中,如果没有分层练习,容易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打消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我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才能高效地练习。比如在“认识梯形”中,为了深化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概念,我设置了这样的练习。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上底是2格,下底是5格,高是3格的梯形。(教师展示几个学生画得形状不同的梯形)

师:如果老师把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告诉你,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吗?

生:不一定相同。

师:为什么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相同,画出来的梯形会不一样呢?

生:它们的腰还是不一样的。

师:再加上腰完全相同,两个梯形就完全一样了吗?

师:上底、下底和高都相同的梯形,你能画出多少个?(GeoGebra演示)

生:无数个。

师:那这无数个梯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解决它。

通过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段,学生意识到,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相同,画出的梯形还是会不同的,这时候,我通过GeoGebra给学生动态展示了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确定,它的形状是否确定。学生就会发现,只要在一组距离是3格的平行线之间,在上方的平行线上截取两格长度的线段,在下方的平行线上截取五格长度的线段,就能够画出无数个符合条件的梯形,并且形状各不相同。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对于梯形的本质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对于学优生来说,我启发他们,再加什么条件,画出来的梯形才会相同呢?他们马上想到了还要腰相同。我接着上面的操作,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那么多的梯形上底、下底和高都相同,形状都不一样,那到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五年级的“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作铺垫。

在课后作业中也应该分层设置。现在的社会,很多家长是很焦虑的,他们在看到自己孩子数学成绩退步之后,会想到的一个常规做法就是多做练习,结果练习是越做越多,孩子的成绩也是越做越差,我思考、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家长给孩子做的练习是不符合孩子目前的学习现状的,很多练习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这些练习是低能低效的。这种情况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甚至起到反作用,打消了很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练习不如不做。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成绩迅速提升,似乎只要一做课外练习,孩子就应该马上名列前茅,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数学课外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你的每次练习都是“私人定制”,你要针对孩子某方面的不足,给孩子制订比较合适的练习内容,真正做到查漏补缺。要让孩子能通过练习获得成就感,重新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比如在本课中,我给孩子课后留了3道课后练习题。第一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上底是3格,下底是5格,高是4格的梯形,并画出它的一条高。这一题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他们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第二题是在梯形中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了哪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画法。这道题针对班级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帮助学生与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并且进一步认识直角梯形。第三题针对班级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学生自己去探究上底、下底和高都相同的梯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的分层作业对学困生来说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对于学优生来说数学素养和能力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多样评价,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學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唯一的评价对象。传统教育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单纯地只去关注分数明显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

我们很多老师都能想到,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指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保持高速的发展;对于中等生来说,我们要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学困生来说,我们要多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重拾学习兴趣。在“认识梯形”这一课临近结束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游戏。

课件出示想一想:

师:这是一个平面图形的底和高,你能想象出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在完成这个练习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画出一到两种情况,这样学困生也能积极发言,然后我再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学困生很享受课堂上的这个过程,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还有个别比较难想到的情况就由学优生补充,让学优生充分展示自己,培养了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在小学阶段给学生设定各种各样的数学学习任务,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且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我看来,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是基础,只有在所有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谈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更要努力去思考和实施差异教学,我们思考的越多,可能就会让越多的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凌建青,张玉平.“认识梯形”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6(5).

[2]高小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1).

[3]李璐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