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装备建设实践探讨

2019-11-19邬志薇赵世文

医疗卫生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救援队伍装备

邬志薇,赵世文,杨 静,彭 霞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心,昆明650022)

0 引言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分区规划、合理布局、分级建设、加强装备、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云南省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移动处置中心(帐篷队伍)建设省份,以加强专业处置、自我保障和远程投送能力为重点,于2017年建成首支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

装备是应急队伍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装备配置是保证应急救援效率的必要条件。汶川大地震后,部分参与现场救援的应急队伍由于未能充分装备,所携带的物资不能保障队员的现场工作需求,甚至出现了需要灾区提供供给的“救灾不成反被救”的现象。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危害性,优良的装备对保障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装备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为后续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1 国内外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现状

1.1 国外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现状

许多国家都将卫生应急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发达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配备的卫生应急装备均以“高、精、尖”为标准。

如美军远程医疗队伍配备的装备实现了模块化、小型化、履带化和机动化,装备分组合并性能好,可装在一个托盘上空运,展收迅速、转移便捷,具有较强的独立保障和应急机动能力[1-2]。俄罗斯国际救援队2007 年就配备了以伊尔-76 飞机为平台的先进的空中救灾医院,其设备精良,拥有高压氧舱、心血管和呼吸等多种支持系统,能边搜救边在空中开展医疗救援,并同时提供伤病员转运服务[1-2]。俄罗斯的卫生列车和医院船已有效用于灾害救援工作,显著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1-2]。法国的灾害卫生救援体制模式与急救医疗系统模式一致,均以急救医疗系统为主体进行灾害卫生救援,参加救援的机动救灾医疗队装备涵盖了应对重大紧急灾害事件所需的所有重型设备,包括运送伤病员的轻型飞机[1-2]。日本灾害救援队按国际救援队标准建设,配备有包括运输与通信车辆,船只和小型直升机,各类起重、挖掘和装卸工具,搜救仪器,个人全套用具,生活补给储存设备以及发电设备等总计百余吨的设备和工具[2]。德国应急救援队伍众多,且分工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齐全[2]。

但张新雷等[3]研究发现,国外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具有注重机动性、能实现快速机动部署,重视模块化、系列化及通用化,兼容性强,注重信息化、创新性等特点,但仍存在装备功能单一、装备系统配套论证不足、对使用对象要求高等不足之处。

1.2 国内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现状

随着国家对卫生应急工作的持续重视,我国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应急装备研究的不断发展,便携式卫生应急装备、卫生防疫车、后勤保障车、野战帐篷医院、车载救援医院、方舱医院等移动式卫生应急救援装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现场救援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

目前,国内市场上应急救援装备的品种比较多、规格型号较全、单个设备性能较好。但是部分卫生应急装备功能单一、质量重、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且包装简单、不便于重复运输,产品规格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利于装备耗材互通互用。同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主要存在整体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装备运输适应性差、远程投送能力不足,装备模块组合水平低、灵活抽组能力不强,救援单元间信息共享差,装备研发滞后等问题[4]。

2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装备建设实践

按照覆盖云南省和相邻省市、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目标,云南省制订了建设方案,主要从队员遴选、装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演练等方面开展,其总体框架如图1 所示。本文主要探讨装备建设模块。

图1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建设总体框架

2.1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建设

参照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参考国内学者对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相关研究结果[3],确定以轻量化、先进化、功能模块化、运输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为装备配置基本原则。结合云南省实际及以往重大疫情处置和国内外灾害救援经验[5-6],整合现有卫生防疫应急资源,建成了以专业处置、指挥通信和后勤保障三大平台为主的装备体系,所有平台均实现帐篷化,装备总体构成如图2 所示。

图2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装备总体构成

2.1.1 专业处置平台

专业处置平台着重考虑设备的便携性、易操作性、快速性、多功能性和高准确性,主要由4 顶充气帐篷和配套设备组成。本平台配备的主要装备有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实时荧光PCR 仪、便携式小型生物安全柜(B1 型)、全自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水质定量封口机、移动空气消毒器、病媒生物采样箱、电动喷雾器、热烟雾喷雾机、个人防护装备、防疫知识宣传海报/折页等。通过专业处置平台,卫生应急队伍可在现场快速开展疾病监测和控制、病媒监测、环境综合治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等工作,且移动实验室可对传染病标本、食品标本、饮用水标本快速开展至少百余项指标的检测。专业处置平台部分装备如图3 所示。

图3 专业处置平台部分装备

2.1.2 指挥通信平台

指挥通信是突发事件应急现场救援的关键,故指挥通信平台以能迅速搭建的40 m2充气帐篷作为应急指挥中心(如图4 所示)能同时满足至少20 人集中办公及会议。其配置的装备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具有标准数据接口,主要装备包括功能集成化的应急通信箱组、数字中转台、对讲机、卫星电话、加固计算机、投影仪等。同时,针对现场卫生防疫工作,专门开发了现场数据存储分析系统及相应App,该系统可为现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线上任务定制及下达、技术方案数据库检索、现场电子化办公等功能。通过指挥通信平台,可在营区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以及队伍内部、外部及时通信,远程视频协商,数据交换共享等信息化作业。

图4 指挥通信平台应急指挥中心

2.1.3 后勤保障平台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现场,特别是自然灾害灾后应急现场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完善的后勤保障是卫生应急队伍顺利开展现场工作的必要支持。后勤保障平台综合考虑办公、宿营、炊事、水、电、冷暖、卫生等配套设施,主要装备包括宿营帐篷、淋浴帐篷、卫生间帐篷、炊事套装、净水供水装置、供电装置、安全保卫设施、应急食品、搬运车等。同时,本平台还为卫生应急救援队员配备了个性化的个人携行装备,包括队服、便携式生活用品、急救包、办公用品、户外用具等。后勤保障平台为卫生应急队伍野外作业提供了完善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无外援供给时,能实现完全自我保障维持运转不小于10 d,大大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后勤保障平台部分装备如图5 所示。

图5 后勤保障平台部分装备

2.2 箱组模块化集成

执行救援任务时,装备的抽组组合效率对应急响应时效有很大的影响,且远距离投送对物资的包装转运具有很高的要求,设备物资的安全包装、运输会直接影响现场应急救援任务的完成。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救援队伍的建设经验及应急装备研究结果[2,7],按照箱组化、模块化、信息化、空运化和标识化的要求对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装备开展集成。

根据功能的不同,专业处置平台分为病原微生物检测移动实验室、饮用水/食品检测移动实验室、病媒生物监测和控制单元、健康教育和宣传单元;指挥通信平台分为网络单元、通信单元和办公工具单元;后勤保障平台分为办公和生活帐篷、水电供给单元、餐饮单元、个人携行装备和集成运输单元。各个单元的装备再根据具体功能、体积、质量进行组合,集成至适合材质的包装箱内。其中专业处置精密设备按功能、体积、质量优化配比后,用配备可调节缓冲海绵的铝镁合金包装箱集成;普通装备、耗材等用滚塑包装箱优化集成;后勤保障装备以滚塑包装箱为主,按照一箱一桌/椅的原则定制,尽量减少单件装备数量,力求在箱组最少的情况下实现最优集成。

民航常用客机中波音737 的最大收货尺寸为110 cm×75 cm,空客A-320 的最大收货尺寸为110 cm×75 cm。为满足民航飞机收货的尺寸要求,实现装备空运化,铝镁合金包装箱以120 cm×80 cm×80 cm和80 cm×60 cm×60 cm 2 种规格为主,滚塑包装箱以82 cm×62 cm×55 cm、130 cm×70 cm×80 cm、145 cm×75 cm×60 cm 和120 cm×82 cm×55 cm 4 种规格为主。

为了在应急现场更直观地区分各功能箱组,迅速完成装备的投送和展开,除对各箱组外包装醒目位置进行功能编号及粘贴信息二维码外,还在同一模块集成箱的统一位置粘贴同一颜色的识别色带,进行视觉差异标识。如专业处置平台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移动实验室统一粘贴橙色识别带,健康教育和宣传单元统一粘贴荧光绿色识别带,指挥通信平台统一在集成箱下部粘贴一圈绿色不干胶识别带。

装备集成后,所有包装箱组尺寸、质量、外观等均需满足民航常用客机、货机、直升机等机型以及国家铁路、公路运输对货物单件和集装的包装要求。箱组的模块化集成结合应急预案中制订的运输方案,大大增强了卫生应急队伍的远程投送能力。

2.3 平急结合管理

国家级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配置的所有装备均纳入建设单位固定资产,并按要求制订配套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化档案,每一件装备均指定专人负责。各装备日常由专人在岗位正常使用、运行维护,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进行,确保装备运行状态良好。应急响应时,国家级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云南)决策层按照执行任务的响应级别和性质,科学抽组装备,快速完成集成和运输准备,保证投送效率。

3 实战演练

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后,多次开展以急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灾后卫生防疫等为背景的综合实战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卫生应急队伍集结、装备和物资集成与投送、营地搭建、通信保障、专业处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后勤保障等环节,如图6 所示。通过演练,暴露了装备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如指挥帐篷、病原微生物检测仪器集成箱、发电机等部分装备单体质量较大,装车运输、使用后回收等较耗费人力;移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性需加强;供电设备主要为汽油发电机,难以办理空运手续,且汽油采购手续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后续将及时优化装备集成编组、抽调方案,细化装备SOP,同时在市场上持续检索轻量帐篷、低耗高效发电机等先进设备,不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水平。

图6 实战演练

4 结语

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还给卫生应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装备建设是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对事件处置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云南省将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装备作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重点,广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以往队伍建设和救援经验及实际需求,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实现了装备配置和模块化集成。同时还注重装备的平急结合管理,为快速有效地开展卫生应急响应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在各类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快速响应、快速集结、快速投送,高效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救援队伍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3D打印大救援
防晒装备折起来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