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1-19李淑婧黄少辉
李淑婧,李 渊,黄少辉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高危妊娠主要指可能导致产妇发生难产或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一类妊娠行为。受当前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当前临床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在逐渐升高[1]。产后出血是产妇产褥期中常见一类并发症,该症状同样是高危妊娠产妇临床常见并发症,是导致高危妊娠发生死亡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临床上针对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予以有效预防干预对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主要探讨预防性护理对于高位妊娠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23~40岁,平均年龄(27.2±2.6)岁,患者孕期26~39 w,平均孕周(32.1±2.4)w,患者产次1~3次;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3~39岁,平均年龄(27.5±2.8)岁,患者孕期26~39 w,平均孕周(32.4±2.6)w,患者产次1~3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患者均于入组前签署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包括产前常规宣教、产前准备,产妇分娩成功够子宫内予以注射缩宫素缩宫,同时配合静脉滴注缩宫素。当发现产妇在产后出血量过多,需予以补液治疗、服用止血药等方法配合处理。研究组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该组产妇在分娩前4 h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加强产妇的心理疏导,降低其负性情绪,产前进行产后出血预防教育,予以产妇腹部及子宫手法按摩,在产妇完成分娩后予以肛门塞入卡孕栓2粒,同时配合静脉滴注缩宫素。当发现产妇在产后出血量过多,需予以补液治疗、服用止血药等方法配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涉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后出血量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数据,组间比较行t值检验;产后出血率对比行x2值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率10.00%;对照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16例,产后出血率32.00%;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 h、产后4 h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情况对比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情况对比
分组 n 产后2 h 产后4 h 产后24 h对照组 16 323.5±22.6 362.7±20.6 398.3±22.7研究组 5 178.2±10.9 227.5±15.8 268.3±13.5 P - <0.05 <0.05 <0.05
3 讨 论
由于当前受外界不良环境、家庭-社会因素及孕妇合并疾病等因素影响,导致产妇更易发生高危妊娠,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均受到严重威胁。针对于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是作为一类常见并发症状[2]。产后出血症状的发生往往较为迅速,因此,临床须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否则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死亡情况。当前导致发生产后出血因素较为复杂,常见因素包括产妇多次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导致产妇子宫过度膨胀等因素,此类因素均对子宫收缩功能造成破坏,进而导致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等症状。临床上针对于高危妊娠产妇需予以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高危妊娠产妇通过予以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同时减少出血量,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