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比观察
2019-11-19张华民
张华民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聊城 252400)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附件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者患者体质差,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常规西医治疗可对急性期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而对病程长的慢性患者疗效欠佳或无效。今年,我院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现将我们2018年1月~2019年4月两种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均为已婚育的妇女。年龄26~28岁,平均年龄32.2岁,病史最短的3个月,最长8年,平均5年。其中有人流、刮宫、取放节育器等宫内手术者92例,占32.2%;有剖宫产或子宫肌瘤摘除术者86例,占30.1%;有卵巢肿瘤、输卵管妊娠、盆腔肿瘤手术史者58例,占20.3%;有慢性霉菌性、滴虫性、淋球菌性阴道炎、宫颈炎及不洁性交史者50例,占17.5%。临床表现:本组均有不同程度下腹痛及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经期劳累、性交后加重。因盆腔附件充血,变现月经失调、疼经。部分患者伴尿频尿痛,脓性臭味赤白带下。B超示盆腔积液,子宫活动度受限或固定,输卵管积水、黏连、子宫一侧或双侧呈条索状增粗、压痛、宫底韧带增粗、压痛。查体症见倦态病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小腹拒按、压痛反跳痛、宫颈触痛、宫体正常或稍大、压痛明显宫旁组织增厚、触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或伴血丝腥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对照组146例。两组年龄、疗程、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药物配制:中医认为症属湿热下注、瘀阻客于胞宫,留滞冲任,日久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属中医少腹结证、带下证、腹痛的范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行气活血散结破瘀,处方:鱼腥草40 g,蒲公英40 g,丹皮30 g,紫花地丁40 g,败酱草40 g,红藤50 g,黄芩30 g,黄柏30 g,三棱15 g,莪术15 g,延胡索15 g,乳香没药各15 g,益母草20 g,上药加清水2000 mL,浸泡40 mL,煎取药汁200 mL左右,放入250 mL空盐水瓶,保持38~40℃的温度备用。2)观察组:将药液瓶装上瓶套倒挂与输液架上,安装输液管去掉皮针,连接12号消毒硅胶尿管,排气后关闭调速器,让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左侧卧位,屈双膝,臀部抬高20 cm,石蜡油棉球润滑尿管,用持物钳镊将尿管缓慢插入肛肠内25~30 cm,打开调速器15~20 min滴完后用纱布轻压肛门片刻。协助患者取膝胸卧位20 min,保留时间越长越好。避开经期,每日或隔日一次,15天为1个疗程。另将药渣剪碎装入白布袋内,滴入少许白醋,加温至40℃,以不烫手为宜外敷脐部及下腹压痛点40 min左右,每日2次。3)对照组:患者取左侧卧位,用传统药物保留灌肠法,将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石蜡油润滑,缓慢插入肛肠12~15 cm,将38~40℃中药液缓慢注入后保留时间越长越好,疗程同观察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方差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观察方法
疗程中及治疗后,观察记录两组病例症状,体征改善减轻及消失时间,药物肠内保留时间,灌肠后外溢等。
1.5 疗效判断标准[1]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无不适感,辅助检查正常。有效症状: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仍有下腹痛,辅助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治愈前后比较,疗效不明显。
2 结 果
2.1 症状体征改善时间
下腹部胀痛及阴道分泌物减轻至消失时间:观察组为3.26±1.14天,对照组为5.20±2.37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1),腰骶部酸痛等不适减轻至消失时间:观察组为4.97±1.08天,对照组为7.06±2.7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以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体征改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2 两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在5~6小时或以上,对照组在1~3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1)
2.3 两组灌肠后药液外溢例数比较
观察组2例,占1.4%,对照组62例,占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数意义(t=3.81,P<0.01)。
2.4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34.28%;有效率97.85%;对照组治愈率为23.97%;有效率为8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副反应
两组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种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比较[n(%)]
2.6 预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愈合后1年左右。观察组治愈48例,成功随访42例,其中复发2例,占4.76%;复发时间为愈后10个月,失访6例,对照组治愈35例,成功随访30例,其中复发5例,占16.66%,复发时间为愈后6~8个月,失访5例。两组愈合后复发率、复发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两组复发病例经点滴式中药保留灌肠法仍可达治愈标准,提示该方法可重复使用,无耐药性。
3 讨 论
3.1 病因病例分析
慢性盆腔炎一般由细菌、阴道滴虫、霉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发病。多因分娩、产后、宫内手术后获得感染。其次是经期卫生保健不良、盆腔器官组织炎性病灶长期感染、阴道宫颈炎上行蔓延感染、频繁的不洁性生活引起的感染等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患者体弱病程迁延所致,但应于盆腔瘀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结核等仔细鉴别。必要时行B超、腹腔镜检查。病理学分析认为,本病是由女性内生殖器官和盆腔附件组织粘膜炎症浸润形成长期的炎性水肿、渗出、积液、增生、黏连、炎性包块等所产生下腹痛胀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危害妇女生殖和身心健康。已有资料表明,有40%左右的慢性盆腔附件炎患者可发生不孕[2]。
3.2 慢性盆腔炎治疗分析
临床选用抗生素的同时,常辅以短期激素,糜蛋白酶,胎盘组织液以松解黏连和炎症吸收。另有超短波、离子透入、激光等热刺激理疗,促进盆腔血循环利于炎症吸收。但多年来由于盲目使用抗生素过度治疗的现象普遍严重,使病原菌对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渐增加。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3-4],慢性盆腔炎和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对多种广谱抗生素的疗效均不理想。其他松解黏连、热疗等物理疗法的效果也不确切,导致患者病情反复不愈。
3.3 点滴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1]病理病机为湿热毒邪下注淤积胞宫,留滞冲任,日久经络受阻、元气不畅、不通则痛[5-6],症属中医妇科月经、带下病、癥瘕等症。治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散瘀。临床生理学分析认为,肛肠粘膜细胞是一种由特殊类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明膜。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向盆腔内渗透,点滴式重中药保留灌肠法,正是利用这一生理学的肠道渗透作用,使药效直达盆腔,减轻和阻止病原菌群对盆腔内病灶的炎性浸润,减少病灶底部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产生并促进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被逐渐代谢消失,新鲜肉芽组织和粘膜上皮再生,从病灶周围边缘部逐渐覆盖盆腔附件病变粘膜而最终治愈慢性盆腔炎。
两组病例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至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愈合随访复发率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病例,在经点滴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仍可治愈,提示该方法经济实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