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9-11-19孙海君
孙海君
(宽城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600)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分娩后产后24 h的出血量超过500 mL[1]。研究表明,按摩子宫、子宫切除术、宫腔填塞纱布等手段止血效果不够理想[2]。近年来,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的治疗中逐渐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止血效果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130例产妇纳入样本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纳入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A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29.03±2.35)岁;顺产34例,剖宫产31例。B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28.87±2.26)岁;顺产35例,剖宫产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上述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包括缩宫素止血、子宫按摩止血。B组除了给予常规止血措施外,还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具体操作:将产妇子宫暴露出腹腔,使用双手对宫体进行挤压,采用B-Lynch缝合术与Cho缝合术进行缝合,要求在缝合的过程中尽量挤压宫体,并左右牵拉2根缝线,其目的在于使子宫呈纵向压缩。对产妇子宫腔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若无出血则将子宫切口缝合,而后放回腹腔。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止血成功率,判定标准[2]:出血量减少至正常恶露量,或者出血完全止住表示止血成功;出血量明显减少(幅度≥50 ml/h),需要结合药物止血才能止住表示出血量减少;与上述标准不符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止血成功率方面,同A组相比较,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止血情况的比较[n(%)]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为常见的因素。产后出血的发生,轻者将影响产妇产后的恢复进程,严重时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临床妇产科对于产后出血的防治,最为常见的方式为通过缩宫素止血,但是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良好,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存在隐匿性出血、迟发性出血等风险。子宫切除是最为彻底的止血方式,但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产妇再次生育,生活质量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目前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相较于常规止血方式,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操作难度并不大,通过对子宫弓状血管的压迫进行止血,以此降低血流速度,达到止血的目的[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止血成功率方面,同A组相比,B组明显更高(P<0.05),说明了建立在常规止血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止血,止血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