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对了牙可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概率(上)
2019-11-19贵州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董佑忠
文/贵州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 董佑忠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尤其是牙部炎症最普遍、最常用的保健方法,而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与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是因供应心脏和脑部的血管或血液循环发生严重“事故”所造成的。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吗?有的。有资料显示,不刷牙、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增加患心梗或脑梗的概率。
那么,不刷牙与心梗、脑梗是如何挂钩的呢,或者说是谁在中间“牵线搭桥”呢?
据观察,不刷牙、不讲口腔卫生的人最常见的疾病是牙周炎、牙龈炎。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牙龈炎会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病。这是由于炎症产生的炎性因子促使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皮,形成斑块,在一定条件下(如斑块脱落或管腔狭窄)而发生心梗或脑梗,其发生概率是正常人的5~8倍。一个小小的刷牙会引发那么严重的事情,可见其重要性。由此也不难看出,炎症就是不讲口腔卫生与心梗、脑梗之间牵线搭桥的不光彩扮演者。所以,每天认真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阻断或减少因口腔炎症造成的心梗、脑梗,是非常必要的。
长期以来,由于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在医师们的脑海里是一个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观念,而本文则提出炎症与心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究竟孰是孰非?
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而且有相辅相成作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表明,炎症与心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炎症与AS的关联”综述性文章,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与点赞。国外学者在手术剥离的AS斑块中曾找到幽门螺杆菌,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达81.5%,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都可以传播到全身,成为AS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AS不仅仅是高脂血症等所致,也与炎症有关,应该说是炎症跟高脂血症共同作用的结果。炎症所产生的炎性因子会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这种损伤没有疼痛发热等症状,不被受累者发觉,医学上称“亚临床炎症”,这种隐性感染较之显性感染更具危险性。由于动脉内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为胆固醇晶体的侵入创造了条件,使之更容易沉积下来形成AS。由此可见,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是“元凶”之一。“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心脑血管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或多种途径。笔者以刷牙为题进行相关讨论,只是想增加一点趣味性罢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牙龈炎患者都会患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也并非个个都有牙周炎、牙龈炎,只是说明炎症并不局限于口腔内,全身任何部位的感染都与AS有关。就当今的医疗条件和水平,一个人一旦发生了AS,想将其根除是非常困难的,故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治未病”才是上策。由于AS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致病因素又多,应采取多渠道、多措施、多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其中对炎症的治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综合干预措施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1.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本性。如何吃才对健康有利?有人说“很多慢性病是吃出来的”,有一定道理,如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加重胰腺负担,这种人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最高;消毒不严,吃大锅饭,不分餐,幽门螺杆菌乘机入胃,产生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老吃火锅会诱发食道癌;吃盐过多(每天5克以上)易引发高血压、中风与心梗;拼命吃海鲜、动物内脏,大量喝啤酒,发生痛风者不少见;习惯吃生鱼、生肉者脑寄生虫病发病率高等等,都与吃有关。其次是均衡膳食,合理搭配。保健专家推荐常食含抗氧化剂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百病之源)和抗炎作用,其中大蒜的作用最为突出,1克大蒜相当于一瓶青霉素,国内药厂加工制作的大蒜素制剂早已在医院中广泛使用,对抗炎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非常有效。英国学者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推荐一天10个网球的饮食规律,即1个网球大小的肉类、2个网球的主食、3个网球的水果、4个网球的蔬菜,共10个。这样的搭配对老年人健康有利。国内学者对老年人的饮食与健康关系研究发现,晚餐吃半饱者与暴饮饱食者比较,前者比后者平均要多活5~8岁,因日间常运动,肌肉可消耗相当一部分血糖,而夜间机体处于休眠状态,晚餐饱食后所产生的葡萄糖全靠胰岛素代谢,日久会加重胰岛负担甚至胰岛功能衰竭而引发糖尿病,继之因心梗、脑梗而折寿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