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聪明与假糊涂
2019-11-19孙贵颂
文_孙贵颂
垂拱四年(688 年),博州刺史李冲与豫州刺史李贞联合起兵,反对武则天篡权。后叛乱平定,武则天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并处置叛乱之人。狄仁杰发现要杀的人太多,因此上奏武则天,说这些人绝大多数属于受骗上当,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请求刀下留情。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改杀戮为流放,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可是,平定李贞的宰相张光弼却不干了,他自恃有功,大肆勒索。狄仁杰非但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滥杀降卒。这下把张光弼给惹恼了,还朝后,奏了狄仁杰一本,说他“出言不逊”。朝廷为此将狄仁杰贬为复州刺史,降职使用。
三年之后,武则天慧眼识珠,将狄仁杰提拔为宰相。有一次,武则天与狄仁杰聊天,提起上面的往事:“卿在汝南时,甚有善政,欲知谮卿者乎?”武则天说这话,一则是想告诉狄仁杰事情的真相,二来也是为自己撇清,说明当初调整你的职务,并非我的意思,是因为有人说了你的坏话。她本来以为,狄仁杰会叩头谢恩,请女皇告知真相。不曾想,狄仁杰却回道:“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深加叹异”,称赞狄仁杰有长者之风。
以狄仁杰的睿智,则天女皇要告诉自己一个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关系到他当年由富饶之地被贬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没犯什么错误,纯是小人使坏所致。如今总算能获悉这个人是谁,一般而言,当是求之不得。然而狄仁杰却不那么想。你皇上告诉了是谁污蔑陷害我的,我知道以后,只会对此人增加仇恨,提高警惕,徒增不快。而我压根儿不知道这件事,照样做我的事,反而坦荡如初,心理没有任何负担。既然如此,我何必去额外添加烦恼呢?因此,狄仁杰斗胆对武则天说:“请皇上不必告诉我。”
那么,狄仁杰是真的不知道是谁奏的本么?恐怕未必。以狄仁杰的聪明和判断,他心里肯定一清二楚。但他却揣着明白装糊涂。
北宋时,王旦与寇准同在真宗朝为官。王旦掌管中书省,寇准负责枢密院,并称“二府”。但王旦是宰相,官职大于寇准。寇准能力强,敢说话,不畏权势,刚强耿直,但他却没有王旦的肚量和风度。有一次,王旦负责的中书省给枢密院送文件,诏令的格式不对(违诏格),寇准一见,立刻拿着文件,跑到皇帝那里告状,皇帝于是把王旦批了一通。过了不到一个月,寇准的枢密院给中书省送文件,也出现了“违诏格”问题。秘书一见,兴奋地拿给王旦看,想让宰相来一个以寇准之道,还治寇准之身。然而王旦却命令秘书,把文件退还回去。
寇准见王旦犯了错误或处事有偏差,便抓住不放,但却不当着本人说,而是偷偷地去禀告皇帝。而王旦正相反,总是在皇帝面前夸奖寇准。时间一长,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对王旦说:你虽然经常表扬寇准,可是他却老说你的坏话啊。王旦听后,非但不生气,还对真宗说:“我在宰相的位子上待得久了,在处理政事时犯的错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王旦真是一个典型代表。一个下级,经常去领导那里打他的小报告,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王旦非但不生气,还称赞他做得对,说得好。结果是,王旦的“装糊涂”,维持了两人之间的团结,有利于政府的工作。时间一长,皇帝终于认识到,王旦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和好官。“帝以是愈贤旦。”后来,寇准被提拔为宰相,求见皇帝,说道:“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皇帝告诉他,这都是因为王旦举荐你的呀。寇准听了,惭愧叹息,说是实在想不到。
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做人处世也是如此。寇准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武兼备,有胆有略。但在为人处世上,比起王旦的高风亮节,还差得很远。也因此,王旦去世后,得到了文臣的最高谥号“文正”,而寇准,只被谥号“忠愍”。这两个谥号,又都是仁宗下诏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