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019-11-18邓乐兵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邓乐兵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创新而教”已经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兴趣则是“再创造”的重要条件,学生只要有兴趣,就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才能学会知识,形成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呢?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就没有了劲头。因此,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首先必须创设富有情趣的情景和气氛,使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感知材料,采用高效实用和直观的方法引入新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课堂上,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用典型的事例、生动的故事、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二、以人为本,诱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思考。自信心的获得就必须使学生取得成功,就应该不断地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不断取得成功。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三、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针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他们的思维能力都在发展变化中。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在课堂练习上,也同样要注意不同水平的学生,比如:可以分层、分组进行。这就使全班的学生的智力因素都获得发展,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倍感亲切,切实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更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养成一种强烈的数学兴趣。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仅应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来体现,而且应通过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强化。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这不仅能使其学会数学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开放中发展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動力。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给学生设计并营造“乐于创造”的氛围。教学生模仿、探索,引导他们进行尝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六、用好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只有躬身实践,勇于探索才会发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许多行之有效途径,还学生一个想学、会学、乐学的空间。总而言之,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以创造性的教来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以对创新教育的满腔热忱去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才会涌现创造的奇迹。

猜你喜欢

创造性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