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要善于树立全新德育理念

2019-11-18王晓杏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王晓杏

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都是令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了,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德育理念。

一、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1.德育内容要生活化,重视学生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的培养

这些年来,学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缺少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这些内容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但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往往被放在次要地位,甚至被忽视。班级德育的内容应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进行系统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育的功能除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性功能外,还应体现学生个体的生存,发展与享用上。班级德育工作应重视学生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如人际交往、儿童消费、权益保护等,使学生在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同时,积极的体验个体的自我教育所带来的乐趣,不断地唤醒其内在的自我教育意识。

2.德育途径要多元化,重视学生在个体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感

据调查,教师、学生对班级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列于首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则是班会晨会等。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也反映出教师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教师对班会、个别教育等这种自己主导下所实施的教育途径或方法情有独钟,而没有注意学生的内在体验,没考虑到多彩多样的道德在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培养上的积极作用。学生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的、死板的教育。班级德育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实效性才会不断增强。

二、建立对话互信的师生关系,讲究教育艺术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有各自独立的思想和认识,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1.要將自己和学生摆在同等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学业上是师生关系,情感上是朋友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以真心的热爱、平等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还必须时时保持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倾听、去理解、去欣赏,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商讨者、合作者。从生理的角度看,我们站着和孩子交流,孩子就要仰起头来和你说话,这是非常累的,所以大多数孩子并不乐意这样交流,通常会对你说的话不予理睬。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蹲下来,孩子就能看到你的眼神,从中他能体会你是否跟他处在平等的地位,体会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亲昵的还是敷衍的。教师若凌驾于学生之上,俨然一副师长的模样,学生必定敬而生畏,那就谈不上什么理解与对话了,德育工作便无从入手。

2.要艺术性地使用教育手段

(1)谈话策略

一般情况下,教师找学生谈话,往往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先问清楚前因后果,再进行批语教育,最后令学生做出检查。这种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很有可能是当面机械式地答应,权当敷衍,可一出办公室就抛入脑后。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比如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或者故意让学生帮着做点什么的时候和学生随意聊几句,在不经意间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因此我们找学生谈话,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应当慎重考虑时间、场合、情景,只有放松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解除他们心灵的畏惧和精神的束缚才能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2)家访策略

通过家访,老师可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可以掌握学生在校的表现,从而相互配合,形成最佳合力;家访还可以相互督促,相互勉励,增强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家访更可以让孩子知道老师和家长时刻关心着他们的成长,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然而现在的家访,可以说是老师怕、家长怕、学生更怕。老师怕,一是怕麻烦,尤其是在农村,交通不便,路不好走,地方偏远,通讯设施不全,好不容易去一趟却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怕家长不接待,对你不理不睬。家长怕什么呢?一怕老师上门讨钱,二怕老师上门告状,一点面子都没有。至于学生怕的那就显而易见了。现在的家访似乎成了学生在校表现差的象征。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学生犯了错误才去家访呢?如果我们兴冲冲地走到学生家里,对家长说一声:“您的孩子最近进步很大!”作为家长能不喜滋滋地把你迎进门,沏茶让座吗?短短的一句话,既促进了与家长的沟通,又为家访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也使被家访的学生对你产生感激和信任……

(3)教育策略

学生避免不了要犯错误,可学生一犯错误,有的老师就采用抄写课文、罚款、罚扫地甚至辱骂责打的方式,这些体罚和变相体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伤害性,是教育法所不容的。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分析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小心迟到了,忘了做作业,则让学生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将其导向真善美。

三、改革传统的品德评价方法,重视个性评价

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品德评价的核心部分,历来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品德评价仍然采用等级制,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在某种程度上显得过于笼统,不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个体品德特征信息,而且评定的尺度也难以把握,甚至有些教师片面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作为品德评价标准,造成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因此,我们有必要探求一种更新更科学的品德评价方法。此外,品德的终结性评定也可改为形成性评定,增加学生的自评和小组互评,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和学生自我教育过程。

猜你喜欢

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