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

2019-11-18卢墨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儿童

卢墨梅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父母外出务工,老年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保姆”。这些老人中大多数认为能把孩子的吃穿、冷热照顾好就行,至于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是学校老师或父母的事。他们认为有些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有的认为管不了那么多让其顺其自然;也有的则以现在计划生育孩子少,宠爱着他们,面对这些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则是百依百从。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呵护“留守儿童” 的心

钟瑞豪,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他自私、霸道、攻击性强,不管做错了什么,都无所谓。经过一番的深思,我为他设计了如下心灵呵护计划。

(一)多方了解,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钟瑞豪学生的父母在广东打工,由其奶奶代管。奶奶年迈,又不识字,只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为了弥补其缺失的父母之爱又较宠他,尽可能满足他的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犯了错误,总是帮他寻找借口。豪经常不做作业或少做。如果老师留他补作业,他会趁放学教室乱糟糟时逃走。豪在班里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他玩。豪聪明,劳动时积极肯干。豪对于老师的批评与刻意地少之又少的表扬都无所谓。”这是我接班以后为豪做的档案。

(二)加强沟通,帮助感受父慈母爱

放晚学时,我来到了豪的奶奶家,告诉他奶奶,宠爱孩子没有错,但要讲究原则,否则就是害了孩子。儿子和儿媳回来会恨你的。老人家直点头。在老人的努力下,我与孩子的妈妈通上了电话,电话里,我希望妈妈能经常和孩子通微信视频,把父母的爱借助微信视频传递出来。之后的日子里,我经常从他的习作里读到豪看妈妈微信视频后的喜悦。

(三)主动牵手,引导感受同学真情

在周五的班委会上,我把豪的问题抛了出来,希望有班委主动与他牵手。班长萍举起了手。我们讨论后决定,萍与他同桌,先在学习上帮助他,不懂的问题课间讲给他听,慢慢地和他做朋友,机会成熟就引他进入萍的朋友圈。

(四)创设机会,不断增强孩子自信

由于父母不在家,豪的自理能力强,劳动技能比大多数同学好。一节班会课上,我宣布:班级要通过演讲的方式竞选“劳动委员”,指导同学们打扫卫生。课余,我找到萍希望她鼓励豪竞选并教他写演讲稿。萍不愧为班长,当豪站在讲台上演讲的时候,同学们都被他的演讲征服了。当场唱票,豪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劳动委员”,宣布结果后,我偷偷地瞄向豪,这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眼角竟然闪着泪花。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现在的豪能安静听课,成绩进步快,作业按时交,除了萍,他有了一些谈得来的朋友。因为他卖力劳动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总之,只要我们随“心”携带一份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携带一腔热忱真诚之情,随“身”携带一双慧眼,相信留守儿童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缕阳光,多一片灿烂!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其他监护人往往很难满足留守儿童在亲情上的需要,父母和孩子经常性的沟通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有所信任和依赖,从而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架设空中桥梁,促进亲情交流。如:钟文斌是三年级的学生,父亲因患病丧生,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一人照顾文斌,爷爷年过七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很长时间文斌同学因家庭的变故而变得消极抑郁,沉默寡言。学校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专门制定措施来帮助文斌同学。学校领导和老师到文斌家里家访慰问。组织学生假期到文斌家帮忙做家务。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为他进行心里辅导。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坚强意志。利用各种机会开导他,让他战胜心里的恐惧,增强安全感,找到真正的自己。通过学校和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文斌同学慢慢找到了自信,变得很快乐,成绩也提高很快,期末考试获得班级第六名的好成绩。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监管,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及文化设施,更没有少年宫等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而麻将馆、电子游戏室、录像播放厅、网吧等在许多农村却有着很高的普及率。缺乏父母监管的儿童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受到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农村开设了“社区亲情活动室”“俱乐部”“图书室”等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但由于受经费、人员等限制,往往在规模、效果上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另外,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也是有益的。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畸形心理,进行矫正型的教育要比教育更难。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各个方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综上所述,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袖手旁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社会的重大問题,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心呵护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共同责任。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