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9-11-18邹彩贤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图形创设数学

邹彩贤

心理学家的研究声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只管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和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揍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应多让学生的机会。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切一切、比一比,小组合作交流等,让他们自己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节课中学生学得非常主动和积极。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知识。

1.要掌握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新颖的问题。以创设最佳的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给他们讲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自然数1到100的求和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对要求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例如:在教百分率时,我首先让学生开展扔沙包、打靶游戏,请学生自己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再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由于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就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比如,老师让全班学生完成同一样的作业题,看全班有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去完成,然后加以鼓励。让学生从或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中引导,更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一课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整数加法简便运算”方法后,请一位后进生到黑板上做一道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题。当他做完成该题后,让大家对该生做题的过程及结果做评价,同学们认为该生做到很正确,我也趁机对他进行了鼓励,没想到一句简单的鼓励,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上数学课,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成绩也明显的提高。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细斯曽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樣,灵活多变,生活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通过剪和拼,使用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老师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成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就“水到渠成”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吸引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伟大的理论学家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要一种很深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三、加强直观,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这种科目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每个单元中建立新的课题,使课题有新意又有代表性的,让学生跟着课题的理念去动脑、去思考,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制作简单的课题让同学去分享。能使静态变为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问题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可怕,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跟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的心理。并记住所购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堂上又让学生通过摸试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数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所以要学好数学,认识数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的,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在”。

猜你喜欢

图形创设数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分图形
找图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