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9-11-18王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运算设置

王艳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项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计算不是很喜欢,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计算教学的实际效率。为了改变当前计算教学的状态,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1.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形式组织计算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效率。一方面可以设置比赛游戏,小孩子的好胜心强,喜欢争第一,也喜爱别人的夸奖,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组织计算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计算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开火车”等形式的游戏。在训练学生口算能力时,“开火车”的游戏形式会经常遇到。它练习面广、量多,而且具有趣味性。小学生的喜爱性和参与性都比较高,是非常适合的提高学生计算兴趣的途径之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当巧妙地设置一个相适合的情境,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来设计并表现计算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一年级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设置开汽車的情境,汽车上有5人,到第一站上来3人,第二站又下去4人。然后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反复的轮流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的气氛。其次,创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动手,获得更广泛的经验;如教学一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上课先指导学生摆学具,先摆2个□,再摆3个□,再摆4个□,然后要求学生按摆的过程列式计算:2+3+4=9,接着又要求学生从9个□中先拿走4个□,再拿走3个□,并列式计算:9-4-3=2。最后,创设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情境。如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教师可设置开联欢会购买糖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索做出购买的最佳方案。

3.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一讲起故事,学生都会瞪大眼睛,聚精会神,饶有兴趣的听着,注意力非常集中。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

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

2.对比明理法

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因此,在日常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要求: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

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统一办法,统一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大胆尝试,这样才能探索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运算设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