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科学性

2019-11-18薛花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杯子科学材料

薛花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包含逻辑推理性,又包含着鲜明的艺术性课程。从 2017年9月开始,小学从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而目前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现象。专业专职的科学教师缺口大,大部分科学教师是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任务的,然后兼职教学教师,导致科学教师力不从心,在师资装备上不科学;实验课上,教师按照清单准备实验材料,认为越多越好;一上实验课,学生就认为是“玩”,自己随意做,缺少科学严谨性。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科学课上凸显学科特点非常重要。

一、准备材料的科学性:突出典型性,彰显科学原理

在科学课堂上,在选择准备实验材料时,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直观性较强的实验材料,方便学生观察,加深学生印象,积累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如《蚕的生长变化》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哪些学生见过蚕,哪些学生没见过。通过初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只桑蚕,让所有学生对蚕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否则,对于未见过蚕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桑蚕的了解,即使教师讲解得再详细,再生动,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一头雾水。

其次,为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有典型性的、有代表性。案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选取的是食盐和小苏打,准备的水量是50毫升,水温是20℃。为什么这样准备呢?食盐和小苏打是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的物品,比较好准备,而且比较相似。另外,通常情况下,在20℃的水中,50毫升的水能溶解盐约18克,而小苏打约5克,两者的溶解能力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再者,所选材料应该是有内在的联系,为“有结构的”的材料。材料是意味着科学概念,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有结构的材料”来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探求规律。如《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中,学生对骨骼、关节和关节三者联系很模糊,对屈肘和伸肘理解很困难。这时可以为他们制作类似手臂的材料,准备两块木板(上臂部、前臂部)、一个合页(肘关节)、两个半充气的气球(肌肉)、钉子若干(固定作用)。在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将这几个部分自行组装环节,明白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的位置关系。同时,活动两块木板(上臂部、前臂部),看气球(肌肉)伸缩情况,深刻理解到屈肘和伸肘时肌肉的伸缩性,从而明白骨骼运动靠肌肉的牵引。

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凸显因果本质

课堂语言表达包括老师提问的技巧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好的提问,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悬疑处、浅处追问、巧妙搭桥,直抵概念内涵。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导入部分教师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石子挤出水来。师:石子为什么会把水挤出来?生:瓶子有空间,石子占据瓶子空间。师:你占据座位空间,装水的杯子占据杯子空间,把水倒掉,杯子里有什么?生:空气。师:空气真正的占据空间吗?在这里教师使用的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占据空间”,从而为整节内容打下概念基础。

一节好的课不仅需要教师的巧妙的语言,还需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回答方式,抓住探究事物因果联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尽可能让学生使用因果关系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因为……所以……,我认为……是因为……,我不认为……是因为……,……是由于……,……是……导致的等等,这些一系列的因果词帮助学生理清其中内在的联系,形成定向科学表达方式,让人觉得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小学科学教学中,抓住“因果”这一学科的“牛鼻”,以“因果”凸显科学研究的本质,培养学生因果关系思维和因果探寻能力。

三、探究过程的科学性,训练科学思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设计——实施验证——得出结论”和“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等科学探究方式,几乎贯穿整个小学科学阶段。

在《溶解的快与慢》教学中,先是提出问题如何加快糖果的溶解,接着让学生做出猜想影响溶解快与慢的因素,然后设计实验验证搅拌、物质颗粒的大小、水温是否影响溶解的快与慢。在这节课设计实验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学生初步设计的实验方案:在烧杯里加热水然后搅拌。学生当时不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思路是混乱的。接着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你们打算研究什么的”。接着,就有学生做出反应进行改进:准备两个杯子装水,放一些盐,然后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接着观察对比搅拌的杯子里盐溶解得快还是不搅拌的溶解得快。在这里学生改进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没问题的,但还不是很严谨。接着提问:在实验中应该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性。这时学生就有了想法,在整个实验中需要保证哪些相同条件,改变一个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按照实验思路,学生能自行设计接下来的实验方案。通过这节课,严谨的科学思维是贯穿于整个的探究活动中,在小学阶段也是很重要的。

小学科学不是学习科学簡单的一个流程、一个套路,而是要学生经历一个融入观点、智慧、思考的丰富科学实践过程,是学生探索科学问题、寻求答案的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

猜你喜欢

杯子科学材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神奇的杯子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