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探

2019-11-18张小兰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探究

张小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如何培养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自主学习,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参与动力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融洽、自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识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我真希望》一课时,介于诗歌内容几小节比较相似的特点,可以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诗歌,教师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实践证明有效。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强,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互教互学,集体表演等,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组织探索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探索实实在在地落实了素质教育,也是落实当前教改要求的重要目标。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创设一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与激情的问题(悬念)情景,引导学生从内心的需要提出问题。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小猫刮胡子》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即使在黑漆漆的夜里,猫也总能准确地捉住老鼠的。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的这只小花猫,它不仅没有捉住老鼠,还碰得头破血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猫的身上有什么学问?小花猫有什么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就高起来了。又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开天辟地》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以前老师给大家讲过很多民间故事,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大家想听吗?…”一听说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了,并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很积极投入。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有趣,所以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再比如:在教《邮票上的齿孔》一课中,设计了“我是小小发明家”的游戏活动,分组让学生去发现、去实践。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生活,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机,也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乐于探索。

创设情景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教学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题材呈献给学生。情境创设要引发认知冲突,展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在学生完成探究以后,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适时评价。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挥学生主体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那么合作学习交流是什么?是指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提示知识的内部规律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发挥学生主体能力。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小组学习前,给学生一个共同的目标,不能“三个和尚没水喝”,不能相到互依赖;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差互补,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加强团队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征友启事》一课时,在学生读完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后思考,哪张征友启事能找到朋友?为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通过读书、讨论等形式,品词品句……这样在小组学生讨论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课时,为了突破“小马为什么最后能大胆过河这个难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针对难点让学生质疑,“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何不敢过去?”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学生在组内可畅所欲言,谈见解,质疑问难,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學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还能让学生既懂得了学习来源于现实,又懂得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而言的,创设情景是关键,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问题是目的也是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在探究中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交流平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