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效率

2019-11-18李菁菁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诱导诸葛亮文言文

李菁菁

文言文虽然蕴含我国文化之精髓,但是年代久远,脱离实际生活,对于初中生而言,自然难读、难学。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需要背诵的实词虚词数量加多,更为重要的是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基础和灵活运用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深厚的文言字词的“量变”的积累也就不会有后期“质变”的提升。要想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这个难题实难攻克,探讨之路得确艰辛。然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顽固之石,亦可攻玉。

一、使学生乐学

教育大家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他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

语文的学习没有捷径,不能走到一步一个脚印,何来“千里之行”,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 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才能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获得愉快的享受。

(一)尊其师,乐其道

常言“尊其师,重其道”,喜欢老师就会连带喜欢他所在的学科,喜欢所在的学科,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二)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简单说就是“勾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例如有文言文很多事关于人物传记的,历史课上学生长期听闻春秋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晏婴等人,他们大多机智过人、能言善辩,这类人也被称为“说客”。在这个时期,得到一位足智多谋的说客,比得到一百万人的军队更有价值,《烛之武退秦师》究竟是如何说服秦穆公退兵?带着悬念进入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学生兴趣盎然,乐趣油然而生。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例如,在《出师表》一文中,“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诸葛亮常被当作智慧的化身。历史中的诸葛亮除了他的智慧,还有哪些品质能够成就他的千古贤名?”除了问题的设置,我还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文件,让学生除了文字能更直观的了解到诸葛亮的人格魅力。通过铺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四)以读带思,使学生享受朗读之乐

不少文言诗词以对偶形式,句尾押韵,利于朗读,读起朗朗上口,让学生喜愛朗读,在读中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乐趣。如《木兰辞》句句押韵,多读自然会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究竟木兰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二、启发诱导,再攻其心

英国教育家彼得斯说过:“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服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怎样采用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呢?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教学中运用诱导。 使学生在诱导中学到知识,开启智慧。

(一)在错误中诱导学生“找茬”

每一篇新课之前,教师必定会精心备课,生怕在课堂中出错,然而就在我们滔滔不绝之时,几人在听?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出了一个错误,很多学生总喜欢逮着不放,苦苦追问,刨根问底,查字典,问百度。就这点小心理,我们难道不能抓住吗?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家一起来找茬",我读他听,文言文当中肯定有些读音与现代汉语不同。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学生开始以为我读错了,跟我争论一番,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得出结论,服了我,又长了见识。当然有的时候我会“难得糊涂”,让学生有个成就感,他赢了,感觉自己挺能干,有了怀疑精神,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可谓一箭双雕,身为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问答中诱导学生介入

要学生能够乐于自主学习,对于一篇文言文,最好还是条条设问的形式,这种形式比较常见,而且能够由浅入深,易于学生理解和接收。在《出师表》中,老师先问:“在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条建议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条?理由是?”再问:“他是用什么样的身份和口吻向刘禅提建议的?”再追问:“这种口吻体现了诸葛亮当时怎样的心情?”最后展示刘备临终对刘禅的遗诏,以此来明确诸葛亮会对刘禅抱有如此殷切的期望的原因。在一条一条的问答中,让学生从表面探究深层原因,体会诸葛亮对后汉、对后主的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感。

(三)在讨论中诱导学生自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因疑而学,则会促使其向“无疑”努力,已解决心中的疑问。因此,教师可以先设疑,让学生展开讨论,等到他们得出结论之时,再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学。在《隆中对》中,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有了一番对话,这番对话让刘备有了如获至宝之感,学生谈论“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自学文章,从而体会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运筹帷幄的人物形象。

三、贴近实际,多种教学方式融入语文课堂

(一)用美术画内容

讲到《湖心亭看雪》,我突发奇想,让学生就文章当中描写的湖心亭雪景的白描手法来画画这雪景,孩子们各个都想大显身手。对照着文章先画,再来评价画得如何。人人思考,这节课看似偏离主题,其实所收成效高于枯燥翻译。

(二)用音乐悟意境

《诗经﹒蒹葭》文笔描写简单,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对意境的描绘。歌曲《在水一方》就是改自这首诗,将无形的意境化为有形的歌曲,生动想象,匠心独运。音乐是艺术,文学何尝不是艺术?我们师生畅游在艺术之中,心驰神往,误入神仙之境。体悟由此得之。

(三)分角色演情节

分角色朗读是我们语文课惯用的方法,文言文中故事情节较强的篇目便可以采用。《公输》一文中,墨子和公输班较量,整篇对话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来个分角色朗读必有一番好情景。如果让他们翻译成白话文朗读,并且分小组比赛。效果可见一斑。

有了前面几种方法,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也不排斥学习文言文了, 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诱导诸葛亮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一类捕食食饵系统中交叉扩散诱导的图灵不稳和斑图
包头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