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如何开展
2019-11-18王印东
王印东
摘要: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实验设施的局限性,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讲授时,一般只会将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进行灌输,实验操作教学并不完善,使得学生不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实验教学放在教学的首位,并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于实验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课堂导入、分组实验、信息技术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如何开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1采取实验课程来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时,适当地采用一些实验课程,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自身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化学实验来完成课堂的导入,还能够使化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获得提升[1]。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离子反应”这一化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时,就可以使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环保问题来进行课堂的导入环节,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甲的化工厂在进行污水的排放时,其中包含了硫酸根离子以及铜离子,正是这样,甲的工厂再进行污水排放时不能够直接进行;乙的化工厂在进行污水排放时,其中包含了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此也不能够直接进行污水的排放。但是如果将两个化工场所要排放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混合之后,就能够将其进行环保的排放。”出现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甲的化工厂中所排放的硫酸根离子能够与乙的化工厂中所排放的钡离子来产生化学反应,以此来生成白色的沉淀物。通过为学生提出这样的生活实例来进行课堂的导入,能够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能够帮助学生对此化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
2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学实验,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帮互助,并且还能够适当地减少实验材料的使用[2]。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并且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氧化铝性质探究”这一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对学生展开分组,并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实验的操作以及探究。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的分配,在每一个小组中既包括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应该包括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以此来保证每一小组之间具有相同的学习实力。小组成员中能力较强的一些学生就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进行学习,通过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能够适当地减少学生出错的频率,还可以为学校的实验室节省一些相关的化学材料,比如铝条以及硝酸汞溶液等等。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班级中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并且对课堂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
3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當代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并且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已经被使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融入到化学知识的探究中,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较为困难的化学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将其进行理解,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通过采取有序的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当然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帮助学生对此相关的化学知识来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不应该着急,否则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应该重点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讲授,当学生在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时,就可以使学生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而且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并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并且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平.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园,2013,(024):28-28.
[2]袁春华.浅论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