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2019-11-18洪杰文
洪杰文
摘要:初中化学是学生进入化学领域的入门课程,初中化学九年级开始学习,学生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初中化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将理论学习结合生活实际,以三个生活着力点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着力点
初中化学是学生进入化学领域的入门课程,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实践也发生了改革。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为例,探索生活化教学新模式。
1从生活经验出发,优化教学情境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越高。因此在化学的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应当从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1妙用生活素材
教师应当热心搜集生活中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际素材,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实践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分子”这一单元时,两者都是微观且抽象的,看不见摸不到,教师在讲解中存在一定困难,学生也无法直接理解。在课程导入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将一勺食用盐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食盐溶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运用生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和运动规律。
1.2联系生活体验
在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总结生活现象体现了哪个生活知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加学生化学学习的幸福感。在進行“燃料及其利用”第七单元的学习时,鼓励学生分小组探讨在蜡烛的燃烧中除了可见的烟、火焰,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物质或能量的产生。结合生活的经验,学生在小组交流谈论和教师启发下利用理论知识,总结了实验中的燃烧现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生原有认知和新知识产生冲突的现象,在进行第十一单元“化学肥料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化学肥料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但在有些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肥料延缓植物生长或消灭植物。利用这一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了课堂内容。
2从生活现象出发,拓展课程资源
化学学习是以实验为核心的学科,因此需要借助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生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参与生活、参观生产活动等方式拓展化学学习资源。
2.1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生活材料模拟生活场景,拓展化学课。比如在学习第十单元“酸和碱”时,要求学生采摘校园中的牵牛花,和学生一起提取酸碱指示剂,将只是家滴入醋、肥皂水中观察现象,根据反应现象教授学生熟悉酸碱指示剂。从而提升学生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2.2参观实际生产活动
有目的的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工厂化生产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明确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学第三单元“水的净化”时,教师可以联系自来水厂,带学生参观自来水生产的操作流程。通过参观工厂,学生可以体会化学原理,也可以体验工厂化的工作流程,学以致用。参观实际生产活动拓宽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在生产中的应用。
3从生活运用出发,提升化学素养
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为人类生活提供便捷。
在化学学习中,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摆脱成绩论,提高学生化学运用、思维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化学理解的能力
3.1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在教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化学作业,分析自己的一日三餐,写出三餐中的食物对应的营养物质,判断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并且完善饮食食谱。这一过程是促使学生将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加深学习印象。
3.2亲历化学探究过程
在化学的实践课堂中,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自主进行化学问题探究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思维应用的能力。在教学“金属材料”时,教师布置实验探究内容,学生自行组成探究小组,调查校园中金属制品的生锈情况,查阅资料安排防护措施方案,进行可行性,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
3.3体验化学的实用性
在学习“酸和碱”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判断生活中洗衣液、醋的酸碱程度,并提出问题洗衣液为什么能清洁衣服,具备去污能力,醋为什么可以清洗水壶的水垢。学生应用化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4结语
在初中化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改革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三个着力点渗透到教学中,优化化学的教学模式,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使化学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提高化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J].考试周刊,2019(13):144.
[2]刘万茹.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