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8杨志国
杨志国
摘要:与大部分小学生比较喜欢的音乐、美术课程相比,数学知识难度较大,碰壁后,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尝试在数学课堂上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本文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趣味教学法泛指趣味性较强的各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应用到课堂知识讲解的各个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兴趣低下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次接受系统性数学学习的开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通过参与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1设计趣味性课堂导入
为了发挥课堂导入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初步认识的目的,可以应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很多,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将趣味性作为主要原則,从而达到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态度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本身难度相对较大,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知识本身又比较枯燥,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课上不注意听讲,在完成课下学习任务时粗心马虎。如果教师能够采取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节的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初步了解,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方式。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用不同的卡片代表不同币值的人民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兑换的形式与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明显不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也会更高。
2创设教学情境
在向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时,如果教师仅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述,即使对知识有非常深入的剖析,学生也有可能出现因为不认真听讲而导致的理解方面的问题。趣味性的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能够较大程度上增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其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适用于大部分的小学数学知识讲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存在联系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来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情境的创设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性工具,随着多媒体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为情境的创设构建背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具体的视频,深化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重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游戏活动
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热情,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的方式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将游戏活动与课堂师生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相结合,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听教师讲解,反复练习、反复记忆来完成的,这种模式比较单一,也非常枯燥,很难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游戏活动并不是简单通过游戏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游戏上,很难借助这一形式来掌握知识,游戏教学的目的便很难达成。教师应对游戏的方式进行选择,根据本节课要讲解的主要知识,选择能够与之相匹配的游戏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时,通过口头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注意与知识方面有关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游戏的方式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会有较高的参与,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此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相比于教师直接将知识讲解给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会有更多的学生认真完成这一任务,教学效率更高。
4结语
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产生较强的兴趣,进而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通过趣味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游戏活动是充分体现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特征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将游戏活动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时,教师要注意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外在游戏的学习掌握内在的知识性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忠海.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9(10):215-215.
[2]谭斌.浅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