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原理
2019-11-18金树
金树
摘要:激励法有很多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目标激励法和竞赛激励法,提高学生探究体验、合作互助的兴趣,圆满达成目标,完成竞赛任务。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全部的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情感的激励与涌动。在“自主”学习的浪潮中,激励教学正迈着轻盈的步伐飘动着纤纤身影,向人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景区。
关键词:欣赏;激励;情感;自主
1实施“激励”教学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激励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在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套房式生活孤立乏味,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得不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多接触和鼓励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让每个学生从心底感到老师很重视他们,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个人自信、自强、自立的潜力才会被挖掘出来。
2如何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转成“我要学”
2.1培养学生感受世界,感受美的人文情怀和目标激励
以语文为基础的人文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感性素质,而非理性素质,理性素质是由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教育来完成的。人的感性素质和理性素质一样,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我们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学校只注重知识,智能——理性能力的开发,而忽视人文,艺术——感性能力的培养。
2.2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动机激励
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最优秀的。笔者不赞成现在学校采取的按成绩排名次的做法。因为孩子大脑的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既有先觉早慧型,也有大器晚成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鼓励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就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想法和动机。
2.3学以致用和需要激励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实际中去。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讲演,应用文,小报导及社会热点评论的能力,使他们在应用中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学中的需要激励,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性,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促使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行为求得自身的满足,从而提高語文教学质量。
教师更应明白的是“先进”和“后进”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学校中的“先进”不等于是社会的“先进”学校中的“后进”也不等于是社会中的“后进”。
3实施“激励教学”的手段
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来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实施“激励教学”的中心环节。老师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1通过无声的语言感染、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体态语言(姿态表情等)和符号语言(板书、评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名出色的老师应该是一位高明的演员。”在教态上,我们应充分发挥眼神、表情、手势的表达功能,做到教态活泼自然、亲切大方,切忌呆板凝滞。在讲解的同时,伴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或痛苦、悲伤的面部表情,用自己的无声的语言不时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使其视觉系统保持经常性兴奋。
3.2通过有声的语言来感染、激励
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的有声语言必须做到温和可亲,语气、语调应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
多用激励表扬性的句子。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他可以“因为人家一句适当的赞美话而开心两个月”。马克吐温不是爱慕虚荣的人,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理解、肯定、赞美和鼓励。这是一束照耀人的心灵的温煦的春光。杰出人物尚且如此,成年人如此,学生更是这样。
3.3通过多变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来感染、激励
初中学生追求新奇心理特别严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变得多,变得快,让学生天天有新鲜感,以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上来。如“朗读”这一环节,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领读:突出示范性;个别朗读:突出优秀性;齐读:突出集体性;默读:突出领悟性;对抗读:突出竞争性;跳读:突出思维性;表白读:突出演技性;着重读:突出强调性等等。再如,设计活动课的类型上要博采其它艺术之长,援引到语文课堂上。
参考文献
[1]申书林,王榆兴.初中语文"六步教学法"探索[J].河南教育,1994(2):14-15.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张孔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