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数字化对促进学生成长研究

2019-11-18徐磊陆艳华

赢未来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小学教学数字化

徐磊 陆艳华

摘要: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或继续。数字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携手家庭教育,创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本文从理念引领,家校共育数字化对促进学生成长研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数字化;小学教学;家校联动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家庭教育重要性越发得到体现。在正常的课堂上,教师与孩子面对面交流,通过沟通来解决各种问题。如今的线上教学,学生脱离了教师的视线,那些平时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为了逃避上课,在家长面前各种敷衍,甚至还有人要家长哄着才肯上网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说明对家长进行的家校共育理念和重要性渗透不够,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才会得到更好发展。

随着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培养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开放科学的人才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数字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携手家庭教育,创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念引领,上情下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发达,使得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比以前更加频繁。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数字化背景下,就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应在微信公众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家长传达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国家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使国家的育人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第一时间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科任教师应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段,利用班级群细化教育方法和措施,指导和引领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家庭教育,使他们科学育儿。

2各司其职,协同共进

当前,素质教育存在一个无法摆脱的困惑——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十分突出,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都在考试分数上,家庭教育成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学校和家庭两个各不相同的教育环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笔者认为,就学校生活而言,应着眼于知识的规范性和育人的全面性,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因时而进”,把单科知识的科学规范和时代前沿相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因势而新”,借用多门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家庭教育而言,应着眼于发挥家庭生活的优势和育人的独特性,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因地制宜”通过有计划的家庭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人制宜”,结合孩子个性特点,量体裁衣,和学校教育协手共进,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使其张扬个性,发展自我,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从而享受发挥自己的优势所获得的幸福感。

3规范引领,提升素养

有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中小学非常突出的家长焦虑盲从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应抽出部分教师,以年级为单位,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一方面疏导家长的心理焦虑,另一方面指导家长提升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选取规范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数字化共享资源既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和水平,又能为生长在网络时代的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4灵活互动,关注特殊

一般来说,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师都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他们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但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如何利用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碰到父母离婚的家庭变故,很多孩子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心理困惑,甚至产生轻生思想。

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家校联动教育变得更为快速、方便,学校教育既要在理念上引领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能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培養人作为核心问题,还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家庭教育携手前行,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左膀右臂。

参考文献

[1]黄庆华.浅析家校联动的共育策略[J].新课程中小学(下),2017(4):16—19.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小学教学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数字化制胜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