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垃圾兑换超市现状及其满意度调查

2019-11-18陈安琪朱海华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现状满意度

陈安琪 朱海华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進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的环境问题开始备受关注,垃圾兑换超市便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模式,即村民可以将垃圾收集起来兑换成有价值的商品。我们选取浙江省第一个开创垃圾分类模式的城市——衢州,对其垃圾兑换超市现状展开调查,提出了加大兑换超市的投入力度、实行垃圾兑换超市与超市联动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兑换超市;现状;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衢州市是浙江省第一个创办了垃圾兑换超市的城市,而衢州龙游县贺田村于2010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模式,是浙江开创垃圾分类模式的先行者,对于垃圾分类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我们研究衍生产物——“垃圾兑换超市”具有根源上的指导意义。

在城市建设相对完善和国民素质较高的城市,垃圾可以得到基本有效的分类回收并且作出无害化的处理;但在中国建设落后的乡村,村民基本没有环保意识,不能做到严格的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大部分都是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浪费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后续的治理成本也非常高昂。2012年在龙游贺田村出现的“垃圾兑换超市”,用“以物换物”开创了垃圾有偿回收新模式,不仅让民众有了垃圾分类回收的热情,也切切实实因保护环境得到了实惠。如今衢州市属范围内共有垃圾兑换超市个数超过1396个,所有行政村都基本配备了垃圾兑换超市。那么,这些垃圾兑换超市运行现状究竟如何?村民的满意度又是怎么样?鉴于此,我们对衢州的垃圾兑换超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访谈,来了解垃圾兑换超市的运行现状以及村民的满意度情况。

二、样本来源和样本特征

我们采用两阶段调查法,首先我们将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开化县、龙游县、江山市和常山县等6个县市区所有行政村作为总体样本,根据地域划分以区域内所有“乡镇”为单位,随机抽取一个“乡镇”。然后从一阶段抽取的“乡镇”单位中随机抽取两个“行政村”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从对样本观察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未知参数,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来推断村民对于“垃圾兑换超市”参与行为及其满意度的总体情况。在从各个单位抽取样本时,排除人为因素,避免主观意思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此次调查共走访了10个村,实发2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84.8%。

三、垃圾兑换超市运行现状

为了更好的了解垃圾兑换超市的运行现状,我们从受访者特征出发,分别统计了性别、务农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情况,对垃圾兑换超市的受众群体特征得出初步数据。通过个体特征与兑换次数、个体特征与兑换总价值、兑换次数和兑换总价值三者分别进行交互分析,以此来研究垃圾兑换超市运行现状。

(一)受访者特征

垃圾兑换超市现状我们从兑换次数与兑换总价值两大方面进行探讨,衢州城乡性别比差异较大、农村老龄化系数增大、文化普及率的提高、务农情况及月收入等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因素,可能对村民的兑换次数和兑换总价值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对这五方面个体特征进行交叉分析。

(二)总体情况

我们首先了解村民每个月去垃圾兑换超市次数的总体情况,通过统计,我们得出的数据显示兑换次数在0-1次和2-5次的占比较大,分布较均匀,5-10次的相比之下略有下降。兑换到的商品总价值在0-20元和20-60元的占比较大,分布较均匀,60-100元的相比之下略有下降,100元以上的最少。

(三)个体特征与兑换次数与兑换总价值

调查显示,女性的兑换次数高于男性、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务农与收入低的人群兑换次数高;兑换次数多集中在2-5次。

女性的兑换商品总价值高于男性、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务农与收入低的人群兑换商品总价值高;兑换次数与兑换商品总价值呈现正相关关系;兑换商品总价值多集中在20-60元区间。

(四)垃圾兑换效果评价

垃圾兑换超市的兑换效果评价我们从垃圾收集意识与环保意识两大方面进行探讨,收集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兑换效果的评价。

调查显示,垃圾收集意识与个体特征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其中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关系较为密切,文化程度尤为显著,主要是文化较低的人会更加主动的收集可兑换垃圾。环保意识的提高都得到显著上升,其与年龄和月收入的联系较为密切,年龄在30-59岁之间的人环保意识提升明显。其它年龄段的人环保意识提升较小甚至不变。

四、垃圾兑换超市村民满意度分析

(一)满意度测度指标体系

我们采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从五个方面:有形性、安全性、可靠性、移情性、响应性来充分解释村民对于垃圾兑换超市的满意度影响因素。

根据上表显示,共发现有5个特征值大于1,可以提取5个公因子,而且样本的累计解释总方差为66.82%。

通过因子分析,对14个相关性较强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类, 划分为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有形性和移情性5个因子,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得出垃圾兑换超市村民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F =0.608F1+0.121F2+0.106F3+0.088F4+0.076F5  公式(1)

(二)满意度的多维度比较

通过如上分析,我们构建了村民生活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F =0.608F1+0.121F2+0.106F3+0.088F4+0.076F5   公式(1)

由此我们可以算出每个村民的满意度,我们设置了5个个体特征以此來探究村民的总满意度与其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从性别、年龄、务农情况、文化程度和月收入5个方面对垃圾兑换超市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

1.个体特征对垃圾兑换超市总满意度的影响

确定了5个因素在总满意度中的权重指标,进而可以算出每个人的总满意度,再将村民的总满意度与个体特征、兑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

(1)性别、月收入对总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

(2)年龄、文化程度、务农情况则对总满意度的解释度不高。

2.兑换特征对垃圾兑换超市总满意度的影响

除去个人特征以外,兑换特征也是影响垃圾兑换超市总满意度的一大因素,我们选择了村民的兑换次数和兑换商品总价值作为兑换特征,兑换次数代表了垃圾兑换超市为村民带来的社会效益,而兑换商品总价值代表了垃圾兑换超市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其中:

(1)兑换次数越多,村民对垃圾兑换超市的满意度越好。

(2)兑换价值越多,村民对垃圾兑换超市的满意度也越好。

五、多元线性回归

经过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务农情况、月收入、兑换次数、兑换总价值和总满意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们发现性别、月收入和兑换价值和兑换次数4个因素影响了总满意度,而务农情况、文化程度和年龄3个因素对总满意度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

年龄、务农情况和文化程度与总满意度无关,这说明在农村,男女老少都愿意来参与垃圾兑换超市的兑换,群众参与的意愿较好。

六、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对作为浙江省第一个开创垃圾分类模式的城市——衢州的实地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1.村民对垃圾兑换超市的了解度

在我们回收的250份问卷中反映垃圾兑换超市的普及度以及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2.垃圾兑换超市运行兑换现状

通过垃圾兑换超市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收集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垃圾兑换超市切实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3.垃圾兑换超市村民满意度较高

F =0.608F1+0.121F2+0.106F3+0.088F4+0.076F5(1)

通过上述模型测算出每个人的总体满意度,发现垃圾兑换超市村民总体满意度较好。

4.垃圾兑换超市发展形势良好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地方采取了各种方法提高村民进行垃圾兑换的积极性。让村民有村子的集体荣誉感,自己当家做主,为建设自己的美丽村庄而努力,垃圾兑换超市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缓解居委会面临着垃圾兑换超市财政赤字的烦恼。加大人员投入:雇佣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村民轮流值班,提高村民对村庄的集体荣誉度。加大硬件投入:目前垃圾兑换超市正处于新兴状态,为了增加村民的积极性,以及从满意度影响因子来看,迫切需要提高垃圾兑换超市档次。

2.实行联动机制

将垃圾兑换超市与超市相结合。实行联动机制,与村中超市实行联动,开设垃圾兑换商品专区,也可以拿着兑换券超市其他区域商品。

3.增加防腐败机制

垃圾兑换超市的负责人应当严格规范兑换步骤流程。负责人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将兑换券随意送人。兑换超市记账应向村民公开。每周的一天确定为保洁日,实行一月一测评、一季度一考评,让村民了解村中兑换情况。

4.加大宣传力度

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及制定相应富有特色的表彰力度;村内多开展相应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科普活动,利用加大宣传力度,呼吁村民收集垃圾进行兑换,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城乡环境的整治工程中来。

参考文献:

[1]张晓歌.乡村振兴急需抓好农村垃圾治理[N].重庆日报.2018-06-15(022).

[2]柳文,范孝东.如何打好农村垃圾治理攻坚战[N].安徽日报.2018-01-02(009).

[3]史春.农村垃圾治理应贴近实际[N].中国环境报. 2018-04-11(003).

[4]吴琼.兑换超市,废品“换”酱油http://x.cnki.net/search/common/testlunbo?dbcode=CCND&tablename=CCNDLAST2018&filename=xhrb201804200032&filesourcetype=1[N].新华日报.2018-04-20(013).

作者简介:

陈安琪(1998.5-),女,汉族,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通讯作者:

朱海华(1980.1-),女,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现状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