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与汇改改革前后进出口贸易关系研究

2019-11-18杨奕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1期

杨奕

摘  要:汇率作为国际市场之间的纽带,整合了所有国家的经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汇率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规范国际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本文基于汇率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研究了“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下中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变动;进出口贸易

一、前言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各个国家所使用的货币不同。不同的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计价的货币往往不是本国货币,这就需要将两国货币进行兑换。为了促进交易并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必要指定该货币的汇率,所谓的汇率,即一国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汇率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变动的,例如:一国的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一国的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各国的汇率政策变动,甚至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心理预期,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汇率的变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的国际贸易也发生了新的转折。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探讨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是有十分重要作用的。

各国人文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各国使用着不同的货币。然而,在进出口贸易中,需要将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进行兑换。为了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并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必要指定该货币的汇率,即所谓的汇率。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和进出口贸易情况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

2005年7月,中国实行汇率改革,参照一篮子货币调整汇率,并宣布将人民币汇率调整为8.11元兑1美元。此后,人民币汇率一直相对稳定并逐步升值。2005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超过8,而美元汇率为7.998元。200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现货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从千分之三上升到千分之五。2012年4月,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范围从从千分之五上升到千分之十。2013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兑美元汇率为6.1970元,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

(二)进出口贸易状况的变化

1.进出口贸易总额继续扩大

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29.1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76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4%。对外贸易量迅速增加。由于金融危机,2009年出口贸易下降,但2010年出口总额达15,779.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2%,盈余为183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2.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制成品的出口比例大幅增加,但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中低端技術制造业为主。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仍然相对需要。机电产品在出口产品结构中迅速崛起,但主要来源是加工贸易。因此,中国的出口贸易仍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中国与贸易大国之间仍存在差距。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

(一)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深入,在这40年间中国经济呈现了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的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逐年提升,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成绩耀眼,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长期保持高额的贸易顺差,这种情况下,人民币需求增加,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在全世界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也使得国际上很多经济大国为掩饰不安,采用各种政治和外交手段,持续地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施加压力。中国在2005年提出实施基于市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自从中国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总体上看是呈上升态势。

贸易收入和支出亦称“贸易差额”或“有形贸易收支”,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收入和进口商品的外汇支出。它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外汇交易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整个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当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大于其总进口额时,就是“贸易顺差”;当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量大于其总出口量时,就是“贸易逆差”。目前为止,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上也是依靠价格低廉占据市场上的重要份额。人民币升值,国内的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从而拉动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升,在这几重作用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必然提高,从而使得我们的出口产品失去了原先的价格优势,削弱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产品的出口量减少了。但是,过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由国内市场消化,它们主要还是以国外市场为目标,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为了避免过剩的产品发生库存积压的现象,很多企业只能降低售价来达到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国外的目的。这么做降低了产品利润,也减少了我们出口产品的贸易量。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民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知识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很低,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以更少的资金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口贸易的增长。因此,在出口贸易逐步减少和进口贸易逐步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将逐步减少,这将对中国的贸易平衡产生影响。

(二)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汇率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结构的因素之一。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额的下降。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相对稳定的占有率,即使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涨了,很多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因此,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并不大。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必须使其出口产品的市价与其他竞争国家的一致或略低。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部分企业引进科技产品和引进设备的成本。此外,目前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利润率很高,在资本、技术和人才各个生产因素的作用下,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利益出发,将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向以技术为主的产业,从而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改革。所以,在利益、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共同作用下,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现有和未来的雇员倾向于在技术产业中受雇,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四、中国进出口贸易应对汇率变化的对策

(一)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对外贸易的依赖

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尽量减少外国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同时,要抓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增加先进设备引进,积极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型产业转变,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利润率。此外,企业应增加对科学技术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指造的转变。

(二)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相结合

首先,对于高消费、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要减少补贴,减少出口。第二,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最后,降低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人民币存款利率的降低使人们减少了银行存款的数量,从而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资本,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消费,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平衡和贸易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为减少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从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依赖性来面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可行的,增强避免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意識,结合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敏蓉,陈彦晖.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与中国进出口价格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8 (11): 68-70.

[2] 眭川.新态势下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联研究——基于VEC模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7 (03): 46-50.

[3] 宋亚男.“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指数的关系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7 (03): 109-117.

[4] 张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 2017 (14): 6 + 8.

[5] 于龙广.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01): 115.2

[6] 翁雪琴.人民币汇改后汇率对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 2009 (3): 03-04

[7] 刘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11):03-04.

作者简介:

杨  奕(1979.11-),女,汉族,广东潮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