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2019-11-18谢智文
谢智文
【摘要】 目的 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效果。方法 160例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A组(83例)和B组(77例)。A组患者采用先抢救后转运的方式, B组患者采用边转运边抢救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T0), A组呼吸频率和心率的(33.2±3.5)、(128.6±9.5)次/min与B组的(34.0±3.6)、(129.3±9.6)次/min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院时(T2), A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23.1±3.2)、(110.2±7.5)次/min均低于上车急救时(T1)的(27.6±3.3)、(120.3±7.5)次/min及T0时, B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27.5±3.4)、(116.3±8.0)次/min均低于T1时的(30.3±3.4)、(125.6±8.2)次/min及T0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 A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1.57%显著高于B组的80.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先抢救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 更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提高抢救效果。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012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1, 2]。AMI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 若合并有恶性心律失常可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发病后及时开展有效的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的关键[3, 4]。本研究通过对160例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比较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60例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A组(83例)和B组(77例)。A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44~82岁, 平均年龄(62.3±7.5)岁;其中前壁梗死35例、侧壁梗死23例、下壁梗死15例、后壁梗死10例。B组男41例、女36例;年龄44~83岁, 平均年龄(62.5±8.5)岁;其中前壁梗死32例、侧壁梗死22例、下壁梗死14例、后壁梗死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在接到救护指令后4 min内受诊。A组采用抢救后转运的方式, 到达现场后先予以抢救,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搬运至救护车转运至医院;B组采用边转运边抢救, 到达现场后, 先予以吸氧、连接心电监护,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简单处理, 后搬至救护车转运至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行抢救处理。抢救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 双足下垂, 促进血液回流, 提高心排血量;清理呼吸道, 予以鼻导管供氧或面罩吸氧, 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快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用以合理的补液及用药, 以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4923)300 mg静脉注射, 无效者在15 min后剂量减半再次给药, 伴室颤者予以除颤, 同时以呋塞米(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2506)20~40 mg、西地兰(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070)0.2~0.4 mg静脉注射, 硝酸甘油(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216)5 mg、参麦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3020888)50 mg静脉滴注, 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溶栓或介入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并比较T0、T1及T2时的呼吸频率、心率。②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恢复稳定, 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及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T0时, 两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 两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T1时及T0时;T1, 时两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T0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时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B组, 差异均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后由医护人员赶到救治现场, 在入院前开展抢救措施, 以尽快稳定患者病情, 是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也是急救系统的重要环节[5, 6]。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凶险, 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猝死, 通过合理的院前急救可稳定疾病的进展, 为入院后得到更专业的救治争取时间。目前的院前急救方式有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急救两种方式, 而何种急救方式更利于提高救治效果是临床选择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T2
综上所述, 与边转运边抢救的院前急救方式比较, 予以先抢救后转运更利于维持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提高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 伍建平. 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12(2):146-148.
[2] 严雪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4):158-159.
[3] 徐汝明, 张云雁, 顾颖, 等. 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情况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 2017, 45(6):597-600.
[4] 覃和平.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CK-MB水平及疗效比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10):1057-1058.
[5] 胡平, 刘致鹏, 肖忠清, 等.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运与直接转运胸痛中心PCI的疗效分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12(10):1005-1006.
[6] 柳丹宁.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选择, 以及溶栓后是否常规行转运PCI. 中国伤残医学, 2013(4):431-432.
[7] 邹玲. 急性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2):201-203.
[8] 邱万敏, 周金华.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2):115-117.
[9] 刘凯.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8):13-15.
[10] 王艳英, 鞠智卿, 黄贤胜.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 河北医学, 2015(8):1487-1490.
[收稿日期: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