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
2019-11-18邓洁萍
邓洁萍
摘 要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从教材资源到校内资源,从网络资源到社会资源,无所不包。要注意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只有依据教材开发资源,巧妙利用资源,并捕捉课堂资源的生成,才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品德课程;课程资源;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48-02
1 前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发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但要灵活使用教材内容,还要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社会生活的素材等教材以外的资源带到课堂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一种必要手段。
2 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从教材资源到校内资源,从网络资源到社会资源,无所不包。对于这些资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才能确保其发挥效用。
依据教材合理开发生活中的资源 新课标强调教材的知识是浓缩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条件补充资源、深度开发资源。教师要利用真实案例或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学习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上要让学生主动起来,就要开发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适当地引用到课堂上。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课堂的,这是建构主义向来的主张,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学生身边的资源,结合教材进行组合和构建,一定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在执教“‘多与‘少的思考”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我国人口多,于是利用“国庆黄金周,热闹又开心”作为导入语,让学生回忆国庆节期间,广州市的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小蛮腰等地方非常热闹的情景,把预设人多的情景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人口很多,看到那么多人,尤其是看到很多亲人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但是会有忧愁吗?接着让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因为这些资源都是来自学生身边的资源,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并且高兴地说出来。此时学生初步感知人多的忧虑是出行会堵车,坐地铁拥挤……接着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感知我国人口多的国情。通过开发“家乡人口多,有忧更有乐”的课外资源,为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却很低,要珍惜资源”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巧妙利用资源启发学生感悟 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多种资源,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巧妙利用资源能使课堂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能让学生在真情实感中探究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学生进入乐于学习的境界。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校园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其尊重学生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彰显了人文关怀,这是符合我国校园建设标准的,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笔者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源进行交流,这样巧妙利用资源,更能启发学生多方位学习和感悟。事实上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恰好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基础习惯在碰撞中互相学习。
如在执教“‘多与‘少的思考”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要珍惜资源这个问题,笔者首先利用“有人乱砍树木”“把喝了一半的矿泉水扔了”这些网络上搜集的图片启发学生发现宝贵的资源被白白浪费,其实人们每天都在使用资源,生活离不开资源;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课前搜集生活中使用资源的事情,从家庭电器、服装、日常用水等方面说出使用资源的情况。当一个学生介绍自己使用资源的事例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分析,再进一步交换意见时,就会感悟出如何合理使用资源,还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思考开发资源、保护资源的方法。有的学生听了同学的介绍后,马上举手发言:“我觉得使用生活中的资源时一定要做到节约,不随便浪费资源。”
教师在教材及搜集的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要巧妙启发学生感悟,如他们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让课堂充满智慧。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才能彰显魅力!
捕捉资源生成,引发学生探究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形成。”因此,积极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积极发言,一定会发现很多亮点,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是需追问而精彩,这就需要教师的倾听,在倾听中捕捉有用信息。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做到善于捕捉生成的资源,还要在课前预料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依据学生的阅历和智慧,会思考出怎样的问题和怎样的答案。教师面对生成的資源要顺理成章地运用到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生成资源的来源者有自豪感,还要激发其他学生孜孜不倦地探究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执教“‘多与‘少的思考”时,笔者重视捕捉课堂资源的生成,引发学生探究问题。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把洗菜水、洗米水存起来用来冲厕所或浇花,那么我们班就可以节约很多水。”还有的学生说:“假如我们能把生活垃圾变为能源,那多好啊!”于是利用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笔者顺势让学生分小组活动:设计小锦囊,保护自然资源。
在活动前,笔者首先说出自己的小锦囊“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然后让学生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各施妙计,把小锦囊写下来并交流展示。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妙计,有的学生说:“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有的学生说:“珍惜不能再生的资源,能再生的资源要做好回收工作,进行循环使用。”有的学生说:“要有计划地开采矿产资源。”有的学生说:“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使用价格。”有的学生说:“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笔者补充:“根据需要,适当储蓄雨水,更科学地利用太阳能,开发月球上的可用资源。”此时,学生已经领会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教师应能捕捉课堂新生成的资源,培养学生喜欢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更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教师只有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注重生成资源,合理利用,才能让课堂更精彩!正如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小学品德教研员姚顺添老师说:“品德课堂教学要以‘开启一身感官,获得一颗慧心作为理念,让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从主动走向能动,从能动走向灵动。”
3 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式,也会产生副作用。下面谈谈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不切合实际 生活通过教师而在课堂上发挥教育作用,这是教育的最佳方式,这是笔者对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理论的总结。生活资源要成为教学资源,是需要改造和设计的。小学生年龄小,对生活资源不可能一一转化,不能辨别所有的善恶,一些不良生活现象会影响他们的心智。教师要积极地选择那些含有正能量的生活资源,并适当选择反面案例增加学生的印象,当然,这很考验教学水平。故此,尽可能选择向上的、正义的生活实例,不断地作用于学生思想。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故事并不是不能用,而是应慎用、少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因素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在选择案例时,既要切合教学主题,又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应是健康有益的,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于教学目的之外。教师要关心最新的教育动态,养成读报、看新闻后搜集信息的习惯,用剪报、拍摄等方式积累材料,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情感体验不深刻 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情感上的认同。品德课同样如此。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创造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教育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探索,使其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就能达到自我感悟、升华的效果。他们也能因此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如此充满激情地工作,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灌输形式来教学。他们不会对案例进行反复推敲,不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来感动学生,结果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假如有了活生生的资源,而且所利用的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演一演进行体验,而教师只是播放视频让学生观赏,那么效果就不会太好,就会造成情感体验不深刻,浪费资源的价值。为了使情感体验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明了赞美鼓励具有的激励功能,要让学生适时感到被认同、被关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建立自信,焕发属于自己的魅力。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让其充分发言,体验交流带来的快乐。快乐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可以帮其集中注意力,愿意和教师配合;也能实现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总之,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小学品德课程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使课堂更精彩!作为小学品德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多一双慧眼,多用一点儿心思,多做一点儿研究,使品德课堂充满智慧与生机。
参考文献
[1]施铁如.教育怎么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胡春娜.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秋兰.教育的探索與感悟[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