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法”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需要信任的课堂气氛

2019-11-18闫超

祖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认同真实尊重

闫超

摘要: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必然追求,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因此,初中道法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成为学生心理渴求,在课堂上建立起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信任氛围,使学生知荣辱、明“大德”。

关键词:认同   信任   尊重   真实

学校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气氛是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与情感状态的表现。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感知、理解、生成,升华都需要最适宜的课堂气氛。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主要的德育课程,核心素养主要由四点构成:即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具体为以培育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为中心,以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以及法治理念为基本点。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是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对人才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紧密,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得青少年意识更个性化,价值追求多样性更加鲜明。而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初中生必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对祖国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站在中国立场,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明“大德”。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课堂规定的情感气氛中,是教与学双方感情的畅通与交流。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强制和压制性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者,那么学生的反映出来就是对课堂的不信任,学生表现出情绪沉闷,反应冷漠,启而不发,那么课堂教学就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不会让学生提高觉悟,陶冶情操,从而对政治认同感这一素养的培养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而政治认同的素养培养需要一种信任的课堂气氛为基础,只有课堂的信任,才会有政治上的认同,才能产生情感上共鸣,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教师必须相信,信任是人类成长和发展中所固有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以恰当方式取得学生的信任,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育方式与措施成为学生心理渴求。基于这一理念,在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上可试从以下方面创建信任的课堂气氛。

一、“親其师而信其道” 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古文中记载:“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才能与自己的师长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才能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即便是师长不在身边,也能遵循道理。而“亲其师信其道”,想要表达的是只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才乐意与老师沟通交流,才能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老师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起威信,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

培育政治认同素养是初中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一方面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教师应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形象代言人”,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不仅看他的知识和技能,更要看他的思想道德境界,想要获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不但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同时更要有人格的魅力,才能够赢得学生们青睐。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懂得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实学生也非常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而尊重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一个重要准则。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全部秘密就是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等,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尊重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才愿意与老师接近,向老师袒露自己的心扉。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

二、“一言堂”变 “议事厅” 探求学生的真情实意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奈格对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提了一些建议,其中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在讲授知识,和学生进行对话。而新课标中教育教学对话的精髓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平等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多思考,要注意教师、学生、文本、生活的平等对话,把学习气氛活化。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相互“争论”,一起探讨问题,我不认为他们没有一个个举手发言是不对的,相反,我认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学出个性,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超越自我。在学生发言时,我们要注意倾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补充学生发言的不足,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 课堂上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民主、平等的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人格塑造和创新思维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创造自我创新,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已的不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课堂的灌输,满足于教材提供的现有的答案,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活跃氛围,这种的教学氛围能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学生对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地与教师、同学对话,这就是一种信任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的创建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去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

三、“鲜活”的事例造就学生真实的感觉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所传递的知识与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缺乏联系,知识的真正价值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能联系起来,课堂没有领会知识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判断,而是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越来越倾向于课堂对话、经验对话、文本对话。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现实的体验活动对话引领,以典型具体的时政材料作情境引导,为学生提供达成政治认同的背景。通过机械的讲授理论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在课堂上是行不通的。只有让学生通过真实鲜活典型的时政案例,学生才会有真切的领悟。时政情境必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能从中感悟政治认同的热点时政。比如说要让学生感知到中国的发展力量,科技的日益强大,完全可以选取近日发生的时政案例,比如:珠澳跨海大桥开通实现了世界上“六个第一”,复兴号高速列车的成为全球最长的高速列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世界很多国家留下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的标志,一个个伟大的工程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此还可以让学生来列举中国有哪些超级工程,这非常直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生活案例中内化感悟提升政治认同;所以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应依托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同时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作为情境材料,根据学生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認知,“俯下身”看学生在生活中怎么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心体验,营造生活、 情感、 人格互动融和, 多层次, 立体型的道法课堂。

四、“课堂辩论”才是说服的艺术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式,就可以更加的适应学情,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就会提高学生的信任度。课堂辩论是符合道法课堂的有效教学形式,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逐步明朗的过程,既有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课堂辩论对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效的比较法,辩论要选择有争议的话题,避免一边倒,或学生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样设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愿意参与其中,有话可说。在参加辩论之后,学生自己看问题不再那么表层,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不会忙着站队,而是有了更深的思考,学会了冷静地分析问题,学会了多元地看问题,发现一些原来自己不那么相信的事情也有他的道理,会从一些自己从来没想过的角度分析问题。实际生活中也是一样,大家往往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客观的真理,有时只有通过辩论,才能识别异同,明辨真伪。

当前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成为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我国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当今学生必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品格和关键能力,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法课堂的每个内容都是都体现出这一素养的应有之义,因此,初中道法教师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第一的原则,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在课堂上建立起适宜学生学习课堂信任氛围,发展学生的信任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宏.学科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浅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6).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曹庄矿学校)

猜你喜欢

认同真实尊重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