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理论与改革尝试

2019-11-18曹英尹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组织控制改革

曹英 尹海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  自组织  控制  改革

学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时代责任。但是,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育现象为:在室外进行的体育活动课程中学生的行为空间较大,在主观意识上希望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间,在体育活动中渴求身心释然解放,但学生的体育思想、行为和动机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差异性的体育需求,这也就有学者提出体育之差异化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多样化学习模式等等,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我需求,从而赋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学习内容的权利,这无形当中也就增加了教学组织过程管理的难度,以致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过程的组织混乱,教师不了解教学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或者教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去钻研课程组织管理相关理论,亦或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不准确,增加了教学过程控制的难度。这就须要转变思维,使教学过程由教师“他组织”向学生“自组织”转变,这是一种创新性理论思维,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尝试。

一、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的时代诉求

自组织和他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组合与系统外部指令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自组织社会生态系统中,也是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到有序的复杂过程,依次来提升社会管理序度,使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不断自我完善,以产生新的适应[1]。近年来,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滑坡,学校体育教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式转折。对学校体育教学复杂关系系统的整体关照与系统审视,实现自组织有序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与强势回声。赫尔巴特的课程、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体育课程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教学中心开始转向学生,特别是耗散、协同、突变等自组织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渗透,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开始关注学生主体性、能动性,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学校体育自组织理论的出现,课程教学由以往教师的强制性管理控制走向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治理的协商、对话与理解,使学生从强制性控制机制中解脱出来,以达到心灵的释放与超越。

二、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理论分析

1.自组织控制原则

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自组织教学效果。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为混乱的教学秩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些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兼顾原则。传统学校体育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主要以知识技能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2]。单一的课程目标设置过于强化教师职能权限,而忽视了体育学习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总目标任务的断裂。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须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兼顾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的综合体验,能够把所学体育知识运用到体育学习实践当中。

其次,对话原则。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兴趣偏好差异表现出个体体育发展目标的多样性,面对复杂多样的体育学习心理,较为混乱的学习思维须要发挥自组织能力的控制作用,在发散的体育学习心理中寻求聚焦或集中,学生通过自组织控制过程中的相互对话,逐渐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体育兴趣相对集中的关系群,避免兴趣冲突。

第三,动态原则。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等级的不断递进、学生体育兴趣偏好以及体育课程资源环境和体育学习心理的转移而不断调整变化,这就须要组织系统内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以达到新的控制平衡态。

2.自组织控制维度

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维度须要以教学目标为确定依据,主要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维度,自组织控制须要对这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3],以实现自组织系统的内部整体关联与协同。

首先,自组织控制的认知维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体育知识得到丰富,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包括:领悟、分析、综合、评价、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运动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认知方面的能力变化调整也须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做相应的改进,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认知欲望,增强体育学习过程中自组织参与自觉性。

其次,自组织控制的技能维度。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技能水平的提升对自组织控制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在体育运动技能掌握方面,囊括个体技能和团队技能,这也就决定了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自组织控制表现在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问题的分析、规划和解决能力,这也是实施体育教学自组织活動的基本条件。

第三,自组织控制的情感维度。体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兴趣、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也存在一定差异,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并存,面对这些多样性学习情感心理,可以运用自组织控制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以形成健康向上的期望效应。

三、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的改革尝试

1.教师的权威转变与民主型课堂秩序的确立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自组织课程教学的实施须要构建师生双边活动,逐渐消除教师角色地位权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组织管理的机会,形成师生共建、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构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治理、消除师生主客二分的课堂关系,共建民主型体育课堂秩序。民主型体育课堂秩序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角色地位的改变,帮助学生由“消极情绪”转向“积极情绪”,由“他律”转向“自律”,由“被教”转向“主动学”。

2.构建多元开放、动态生成的体育课程内容

学校体育自组织课程的实施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单一的体育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压制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4]。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改革尝试在教学内容方面须要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体育学习内容,突破传统的班级为固定单位的空间界限,打破班级壁垒,构建以选项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把兴趣爱好一致或接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新的体育学习小组,由教师引导,小组成员自组织管理,形成体育学习自觉,通过小组合作和自组织控制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要求。

3.创设认知与情感互动的教学场域环境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自组织控制还须要从环境方面来加以创建。认知是体育学习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积极或消极认知两类截然对立思维,消极认知的形成不但会打击个体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消极情绪会产生辐射效应,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心理矫正调整,则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消极情绪摄入。给学生创设认知自组织交流情景,如:对某个技术动作的讲解,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举例描述,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通过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在设定情景中的自组织互动交流中达成小组一致意见,让学生在自组织活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被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感受,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体育课堂的主人,须要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理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助情感互动的教学场域环境共建自组织学习生态系统。

四、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实施的案例评析

学校体育教学空间的高度开放性也加大了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的难度,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形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自组织控制能力,这也是学校体育自组织控制实施的重要目标。另外,学校体育教学自组织控制的实施还可以通过教师创设自组织学习情境,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下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析学校体育自组织控制实施情况。

1.随机应变的篮球课

这节课为A校魏老师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授课班级人数68人,见习4人,队列采用四列横队(16人一队)。课程内容为复习运球技术、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基本步法练习。在运球技术教学环节,课程复习的组织形式为四队分组练习,学生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练习,课程秩序良好,学生组织练习井然有序,复习课程内容学生练习的密度较低,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任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为突出新课改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在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环节,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同时,教师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总结学习经验,分享学习心得,自我体验传接球方法。由于A校大学公共体育课采用选项班教学,该班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分组教学和探索式学习的方法,导致分组练习后学生无所适从,陷入教学混乱。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缺乏预先的考虑和设想,自主学习境域被打乱,无法达成学习期望。教师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停止分组练习,由之前预定的4个学习小组改为8个(每个小组8人),每个小组任命1人负责,由小组负责人牵头实施自组织学习。在实施了小组负责制自组织方案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借助自组织控制理论改进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较好。

2.足球课自组织控制实践

本次课程为B中学足球传接球教学,任课教师为刚任职1年的高老师,在授课之前教师借助自组织控制理论来设计教学,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首先,探究主题。教师课前准备了优秀运动员传接球技术动作挂图,在讲解之前由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教师通过简单的提示让学生回答动作要领,对于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正误动作体验,得出正确的动作做法。第二步,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足球传接球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传接球技术质量和控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约束力。第三步,成立自组织控制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共同研讨解决,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同教师协商解决。第四步,自组织控制教学效果评价。本次课教师对足球课程的自组织控制教学模式采用自组织探究、学习小组自组织管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助性教学地位,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自组织实施将成为课程的演进范式和时代必然。自组织控制理论、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以揭示自然、社会复杂演化的自然法则,以揭示工程、科技、社会领域的大型复杂问题。但是,自组织控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應用的研究较少涉及,面对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学习对象的差异性,以自组织控制为切入点,用系统整体、多元开放、动态生成、角色转变、认知与情感互动的思维方式解决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实现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尝试探索。

参考文献

[1] 邵桂华,满江虹.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体制分析:问题与解决途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02).

[2] 王林.建构主义观与自组织观的有机融合——构建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 邵桂华.耗散结构与体育教学系统的自组织[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4] 邵桂华.对我国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梳理与评判——自组织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构建[J].体育科学,2005(07).

[作者:曹英(1981-),女,山西灵石人,唐山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硕士;尹海(1979-),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自组织控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