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标世界一流,建设美丽湾区

2019-11-18钟子滢梁光源

环境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臭氧空气质量大湾

钟子滢?梁光源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对标世界一流湾区,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粤港澳大湾区。”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提出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暨南大学一周年前夕,10月17日,由民进中央指导,暨南大学、民进广东省委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学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质量改善进入了攻坚关键期和高水平提升期,与会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对标世界一流湾区,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意见。现将部分专家报告内容摘刊,以飨读者。

美国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Bart Croes教授:

旧金山是一个多山地带,空气污染物很难扩散。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加州死亡率高最主要的成因,臭氧、PM2.5以及有害的空气物质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群体、儿童群体深受其害。大气污染对肺部产生负担,会造成肺疾病。如果住在高空气污染的地区会发现肺部受到五倍以上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

以长滩港的记录为例,二战时期,其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后通过各种途径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使其变得越来越洁净了。通过安装汽车尾气催化剂,对油品进行低硫化控制,从而减少汽车尾气进行了排放。

以前PM2.5的浓度是非常高的,通过提高标准的方式来降低PM2.5,同时通过控制卡车数量,减少卡车上路,从而对有机碳的含量进行了非常好的控制。因为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会导致老人的过早死亡。

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些试错的过程,但是能最终总结出有效的控制方案。从整个社会和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希望以倒推的方式设计总体目标后,通过某一个机构采取措施促进整体环境的改善,从而改变整个加州人们的健康水平。

日本亚洲空气污染研究中心Minoura Hiroaki教授:

大气污染治理不止是政府牵头的大型项目,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解决东京湾的整体环境问题,不只把重点放在东京,周围的区域也需要共同协作。

我们对东京附近的空气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到两大现象:一个是通过航测的方式,看到大气污染物中的很多二级颗粒物或者二次颗粒物到了大气混合层;二是对地面层级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收集到整个污染物的图谱,掌握目前什么样的高度上是哪种污染物,以及各种污染物占到多少比重,通过这种方式明确控制源头。

当时采取的航测过程中,我们还安装了空气动力学粒度仪(APS系统),通过这个设计和其他的监测设备可以更好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测量,可以看到不同的沿海和内陆地区混合高度下污染物的变化水平。

航测可排除近地面局部排放的影响,通过航测可以对不同高度下的污染物进行详细的认知,可以更好的了解内陆的污染物成份。航测技术让我们对二次颗粒在内陆的分布和特点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理念、制度在全国处于领先,生态环境品质较好,大气环境质量全国领先,率先开展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取得了较好成效。大湾区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和机遇: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产业技术创新、环境质量等与国际一流湾区仍有差距。国际一流是多维度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不能落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PM2.5年均浓度仍然是旧金山、纽约和东京湾区的3倍、3.9倍和2.3倍。水环境质量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还存在不少的黑臭水体。海洋方面也有差距,特别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指标劣于四类海水水质。三地制度和体制差异对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在新的情况下需要探讨。从珠三角的城市来看,污染治理的设施欠帐比较多,一些城镇连最基本的污水管网普及都还存在一定问题。

按照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合作试验区、全球生态城市群建设样板区的战略定位,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生态优美大湾区;强化陆海统筹,建设蓝色清洁大湾区;坚持联防联治,建设健康安全大湾区;深化协同治理,建设绿色低碳大湾区;坚持改革创新,建设现代治理大湾区;强化互利合作,建设开放共享大湾区。在大气方面,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行先试取得较好成效。当前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难度持续加大,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攻坚力度,努力解决日益凸显的臭氧污染问题,打造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

当前大气污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的同步下降。粤港澳大湾区面临臭氧和PM2.5二次污染防控的巨大挑战,担负引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历史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支持二次污染防控的雄厚基础,有能力先行先试探索出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的中国模式。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

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生成周期的成份来进行探测,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关联,这个关联是大气化学的一个核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间,会产生二次污染,改变一些主要来源。另外,像大气的局地光化学、区域复合污染和氣候长期的环境效应,包括气候效应,都是在不同尺度、不同时间上的,气象只是对短期的环境质量有影响,比如一天、两天,长期的环境质量改善得靠减排。像二次污染,包括它的前体物,实际上它有非常强的立体结构,就是不同的高度,它的成份、浓度都是不一样,所以在近地面的测量,近地面的研究,你没办法对边界层的状况进行研究,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先进的监测设计和监测平台。

暨南大学教授、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绍臣:

把空气污染跟温室气体一起协同防治,主要是因为空气污染物跟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比如说臭氧,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温室气体,甲烷也是,黑碳也是,这些气体的生命期很短,尤其是臭氧,其生命期基本上就是两个星期。如果把这些生命期很短的温室气体,又是污染气体,当作整体来控制。刚才Bart Croes教授介绍,他们那边控制NOx是很有效的,我们这边VOCs比较有效,把长期的温室气体跟短期城市污染一起控制,看起来是最重要的,就像南加州一样,南加州下定了决心,结果汽车工业还有其他的工业都配合了,配合的结果,工业的生产并没有下降,所以他们的经验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大湾区如果在控制短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方面作一些努力,我想对大湾区空气污染控制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大湾区现在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是全国最好的,如果把这个协同控制弄起来,也可以把温室气体控制做成全国最好的,我们希望成世界的榜样。

暨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

粤港澳三地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合作历史由来已久。三地将共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自政府的减排方案和目标,这种好的路径应该继续坚持。臭氧的形成成因很复杂,受干扰因素多,美国实现臭氧的持续下降用了近半个世纪,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需要三地长期的耐心与共同的科研合作,实施联防联控,遏制臭氧浓度上升态势。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刘启汉:

空气质量指数(AQI),只是将监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它没有办法帮人们看清到底是哪一个污染物影响还是每个污染物对人体都有影响。譬如,尽管臭氧浓度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氮氧化物的减少,人群在生病入院的比例方面情况反而是有改善的,在臭氧方面没有看到非常好的控制,但没有出现令人非常担心的情况。所以可以看到,路边空气监测站二氧化氮浓度有一个非常好的降低,尽管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臭氧的浓度,但总体来讲,空气中的污染物不会导致入院率的提高,反而下降了。所以我们在未来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减少二氧化氮的浓度,这也是建议设立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的原因。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设立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会更好的实现空气质量的总体监控。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永波: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关键,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这三大结构的深度调整,现阶段,广东省一次能源消費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与先进湾区仍有较大差距。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必须加强珠三角区域外部城市协同减排,不断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猜你喜欢

臭氧空气质量大湾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双面臭氧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大湾区提速
“保护伞”变成污染物了?臭氧污染是怎么回事?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