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骑楼的旧貌新颜
2019-11-18华青欣
华青欣
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作为见证千年商都历史和岭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其渊源实际可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18世纪下半叶,英国人来到位于印度南部的贝尼亚库普尔地方,这里气候十分炎热,英国人极不适应。于是,他们在住宅前加了一个外廊以遮强光,造成较为凉爽的环境,很快被当地人仿效,英国人称之为廊房。
后来,由于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传入东南亚很快风靡流行。再之后,从南洋返乡的华人,开始在华南地区大量兴建类似的骑楼,骑楼也逐渐流行于我国的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
每50个广州人有1间骑楼商铺
广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埠对外贸易的口岸城市和享誉全球的千年商都,广州骑楼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民国11年《广州市内不准建筑骑楼之马路表》和民国19年《取缔建筑章程》的引导下形成了持续到现今的格局。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
广州最早的骑楼出现于清朝末年,在一德路、圣心教堂(石室)一带。有人考究,骑楼引进了地中海国家的“卷廊”建筑特色,因为那里也是高温多雨,蒸晒酷热,所以建筑都有宽阔的廊道。而广州也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经引入很快风靡整个广州城,并逐步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早期的干栏式建筑的发展和改进。但争论归争论,岭南的建筑师好就好在讲究实际,不是全盘照搬,把西方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结合,演变为这种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从此在广州大行其道,并传到两广和闽南,成为岭南商业街市的一特有建筑。
广州曾经在市内建成了数十公里长的骑楼街,它们形式多样,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其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楼上住人,楼下经商。据统计,在1929年,广州的骑楼街发展到顶点,各种商店总数达2万多间,当时平均每50个广州人便有1间骑楼商铺。
繁盛时,“骑楼”建筑主要集中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气魄: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20世纪90年代时期,广州市沉迷于大型建设,先后拆除了包括中山路、宝华路、解放路和六二三路的大量骑楼,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历史景观破坏。但进入21世纪后,广州对骑楼街区的拆迁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中《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骑楼街区的保护便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2019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利用规划》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实施。该规划的出炉标志着广州对骑楼街的保护和利用进入新阶段,这也是广州首个针对骑楼街保护的法定规划。规划首次明确了广州骑楼“家底”,确定北京路等60条道路的全部或局部作为骑楼街规划范围,传统骑楼街总长度26.5公里,保护范围面积47.05公顷,传统骑楼建筑总数3886栋。
古老的骑楼变身涂鸦墙、民宿与会所
在广州的骑楼街中,万福路一带是非常有特色的,仿巴洛克风格的骑楼随处可见。位于文德南路与万福路交接处的巨型转角骑楼,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窗,被网友称为“广州的罗马斗兽场”。
如今,万福路骑楼又有新亮点——一面依据骑楼的自身形状“量身定制”的涂鸦墙。这幅面积160平方米的3D巨幅画作“横看成岭侧成峰”,以“珠江之光,粤海扬帆”为主题,上半部用地球、鱼类和海洋勾勒出生态环保的理念,下半部则勾勒出满洲窗边的西关小姐、东山少爷、黄包车以及马路两旁的骑楼等元素,描绘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骑楼街一直延续着热闹与繁华的市井风貌。
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涂鸦墙位于一座2~4层骑楼的左侧,画面从屋顶到墙角徐徐展开,建筑本身的年代感与涂鸦墙鲜活的色彩碰撞出别样的趣致,很多游客都在下面进行留影纪念。
这幅涂鸦墙是珠光街2017年的微改造项目之一,在设计涂鸦墙之前,相关部门格外细致地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勘察工作。仰忠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是珠光街来牵头,组织规劃部门、北京街以及专业人员等参与商议的,我们挨家挨户地勘察,详细了解了骑楼内部、外部的情况,以及住在骑楼里居民的诉求。”
工作人员勘察之后发现,这栋骑楼最突出的就是安全性问题。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内部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漏水问题长期困扰着住在里面的居民。接着,珠光街花了20天时间,在不改变骑楼结构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进行了加固、补漏等一系列工作,从楼上到楼下,从屋内到外墙,连带把居民家中的“小问题”一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之后再作画,此举也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在广州,大名鼎鼎的北京路也是骑楼集聚的区域。现在很多骑楼都被改成了特色民宿,吸引着各地的游客。迷途旅馆就是其中一间,它的创办者姓李,是一位很爽快的人。
据李先生介绍,最初选址北京路,是因为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步行街,商业气氛浓郁。“虽然来这里入住的,多为年轻旅客,但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北京路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李先生表示,听过不少入住的旅客称赞北京路是一条非常有广州特色的步行街。
记者看到,在迷途旅馆拥有的50余种动漫画主题房间中,除了来自日本动漫画外,美国英雄漫画主题的房间也在这里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其中却难以发现本土漫画形象的身影。李先生坦言,目前旅馆里确实仍缺少一个能够代表广州文化的主题,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本土创意人士前来交流,在旅馆里创作出可以展示广州文化的主题房间,让来这里的旅客,对北京路能产生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外的“广州印象”。
除了有创意的旅馆,北京路的联合书店也用一种年轻的气息承袭着古老的命题。据了解,联合书店所在骑楼曾为中华书局广州分局,也曾是新华书店的儿童书店,觉得这座骑楼有责任将这份书香文化传承下去的联合集团,投资500万元将骑楼恢复中华书局时期的原貌,并于2009年让联合书店进驻。在进驻之初,来自各地各类的藏书几乎遍布了每一层,只有少部分是用作卖精品和做展览。现在,一楼的一半已经改建成咖啡厅,一半则卖起了广府创意手信,接下来的每一层,都划分出一半来让一些商家进驻:有绿植、有钢笔,也有DIY产品等。五楼则有一半空间做展览或周末的讲座用途,在闲时,成为客人席地而坐看书的空间。
再往深处走,来到北京路与大南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处,你的目光一定会被那幢橘红色五层高小洋楼所吸引,这幢1949年建成的旧式岭南小楼。被广州本土服装品牌歌莉娅的老板胡启明看中,邀请设计师李伟斌耗时3年多,于2007年正式被改造成现在的概念会所。
据说,为了保留了建筑物在1949年建造时的原貌,这间会所在整体施工上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因为胡启明觉得,既然是传播美的东西,那就不应该远离大众,孤芳自赏,所以这个平台最好是在闹市而且还要能体现出广州的特色,所以骑楼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树立全国城市微改造标杆
恩宁路处在广州西关文化圈核心区域,至今保留着有80多年历史的全广州市最长和最完整的骑楼,但保护的压力亦与日俱增。在珍惜保护广州文脉、留住岭南文化记忆逐步成为时代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广州将恩宁路纳入重点保护对象。
多年来,恩宁路的改造方案其实经历过多次修正,从最初的大拆大建到尊重城市文化肌理、尊重老城文化的改變,显示出广州文化自信的复兴轨迹。
2007年,负责该项目的荔湾区,全面启动对恩宁路的改造更新工作,同时开展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由于当时各界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方案始终未能确定。
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逐步提高,到2010年亚运会前后,由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教授带领的团队对恩宁路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始转变思路,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在广州第一次提出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不再大拆大建,取消部分“开膛破肚”的规划道路红线,保护旧的街区肌理和传统骑楼街,恢复河涌,实现红线避让紫线。2011年该规划以全票通过了广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批。
从实际改造情况来看,恩宁路的一期微改造包括永庆大街、永庆一巷、永庆二巷、至宝大街、至宝西一巷。改造项目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和谐;交通梳理,肌理抽疏;文保专修,资源活化”的原则,在房屋修葺上基本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不变,对其建筑立面进行更新、保护与整饰,强化岭南建筑整体风貌特色,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肌理特点。
同时,对现存的两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结构加固,沿袭传统工艺,修复屋瓦面、青砖墙、红砖墙、灰雕、彩塑等传统元素,再现建筑传统风貌;在保存原有空间肌理的前提下,对街区进行肌理修补,获得入口空间和较好的步行通道,打造“三横五纵”空间格局;修缮后,利用该场地举办具有西关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片区活力。
永庆片区位于恩宁路中段,邻近粤剧艺术博物馆,是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永庆坊活化提升项目二期工程是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的重要部分。
改造团队以“恩宁路,最广州”为总体定位,根据项目“老城市、新活力”的总体目标,以高定位、高配置、高品质、高活力和高口碑的“五高”为要求,在建筑改造方面力求做到突出岭南特色、注重提升环境、系统修缮建筑;在业态方面以“文化引领、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甄选高品质、做强夜经济”为规划原则。
在建筑改造的现场,记者看到,工程在突出岭南特色的同时,全面提升硬件环境,很注重生态环保特征。改造安排了“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四网融合”;建筑的首层和二层不放置空调室外机,加种巷间绿化,增设户外喷雾降温;坚持系统修缮建筑,系统加固结构,原样修复立面。
在微改造模式下,永庆坊的人居环境不但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软性服务也不断提升,成为了全国城市微改造的标杆,使骑楼风貌得到良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