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武汉大学声音类社团为例谈高校公共空间潜力

2019-11-18

山西建筑 2019年20期
关键词:闲置操场使用者

吴 雯 君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背景研究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从宏观转向对微观环境的重视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下,对城市空间的营造也越来越注重品质与人性化:从强调数量与速度的扩张转向对内涵与细部的关注;从宏观叙事的“城市美化运动”转向微观叙事的“有机更新”;从寻求大拆大建的巨变转向追求连续系统的渐变;从过去偏重于对城市宏观问题的关注转向对场地、建筑、设施等与人的行为活动互动的细节把握。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相对独立完整的生活组团,承担着校园和城市转换的重要职能。不管是新建大学校区或是老校区,都对大学校园户外公共交流活动空间的设计层面体现出一定的重视。公共空间被理解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有权出入的地方;无需缴费、购票的进入;进入者和使用者不会因为不同背景受到歧视的共享空间[1]。但新建校区往往在设计之初留足大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并未对公共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导致其低效使用;而老校区公共空间原本就相对局促,由于未及时更新设计,从而导致相似低效的使用。大学校园空间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提升其公共空间使用效率,对校园内部或是城市层面都将有重大意义。

2 对象调研

调研研究范围为武汉大学主校区,总共分为三个学部:文理学部,信息学部,工学部。在对公共空间实地调研中,笔者选择声音类社团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樱之音口琴协会,笛箫协会。我们聚焦于社团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地内的活动使用。调研中发现两个声音类社团在校园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4个场地:

1)工学部操场排球场;2)文理学部操场;3)珞珈广场长廊;4)信息学部操场。由于白天有各自的课程,因此社团活动都安排在晚上,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20:00~22:00。

通过致电武大后勤保卫处得知,以及通过手机测量,场地内并无景观照明灯,场地内灯具主要有两种:

1)6 m 30 W射灯;2)10 m 80 W射灯场地内以6 m 30 W射灯为主。社团由于看谱的特殊要求,光线不是很充足,存在部分社团成员利用自带电子设备(如手机、便携式台灯等)提供光源的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索声音社团在选择公共空间活动的共性。总结调研可以发现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3 公共空间潜力挖掘

武汉大学校园于2000年合校后,学校占地面积5 195亩(含医学部),校园内部公共活动空间富足,但由于缺乏精细化的设计导致闲置公共空间的出现。如武汉大学东侧枫园留学生宿舍楼间设计的羽毛球场地荒废无人使用或是用做电瓶车的停车场,这体现了单纯地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不能够满足个体差异需求的矛盾性,因此,应当思考在大学这样国际包容性强的环境中,如何给足公共空间弹性,能够适应活动个体的差异性。

表1 影响社团活动的空间因素

战术城市主义是近些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由个人、社区和市政当局通过短期的、低成本的和小规模的干预方式,促进城市产生长期变化,进而提升城市品质的运动[2]。战术城市主义强调了活动个体在场所营造中的重要性,以自下而上的手段去激发对自上而下蓝图式设计地再思考,为设计提供了更多地反馈和质疑的声音,更加强了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联系。从战术城市主义的角度来思考利用闲置公共空间的可能性。以调研对象为例,了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选择机制,有针对性的小干预,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社团成员的活动流线并未在一个适宜的距离内(经过调研发现400 m为宜),在现有的400 m范围圈内并未能全部辐射校园宿舍区,仍有两个宿舍区距离较远。因此我们通过对校园内其他闲置公共空间进行再调研,利用声音类社团在选择活动空间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探索闲置公共空间作为声音类社团使用的发展潜力。

表2 路程时间(往返)与活动时间占比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声音乐团在选择活动场地时优先考虑距离最短。调研发现,声音社团活动时间一般在夜间20:00~22:00,90%的同学会从宿舍出发,选择离其最近的活动场所,尽可能缩短路程时间,延长活动时间。假如晚上需要上晚自习,晚自习9点下课之后,会考虑剩余活动时间,若剩余活动时间过短,则选择放弃活动。因此我们对他们的路程时间和活动时间做了调查(如表2所示),发现有83.3%的同学步行距离在0 min~20 min之间,更进一步验证了他们在选择活动场地时会优先考虑距离最短。因此在发现新的闲置空间时,距离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通过对场地中影响活动因素地提取,并通过在社团成员中的调研结果,赋予其各项因素相应的权重值,由此算出其场地条件因素的综合得分。利用相同的方法去评测新发现的闲置空间,选适合优化的闲置地块。

4 设计策略

分析发现,在未被辐射的区域内有两个空间可以进行优化设计,桂园操场台阶空间及枫园半圆广场。在设计策略层面我们试图探讨用自下而上的小干预手段,优化现存活动空间或激发闲置空间的利用。以桂园操场台阶空间为例,场地现存条件满足距离、声音干扰要求。但缺乏光照,现存光照主要打向操场区域,台阶空间亮度较浅;台阶现存情况较差,杂草丛生,且表皮破损严重。因此在优化时考虑增加绳索等设计(如图1所示),社团成员可以根据需要悬挂自带的电子设备(手机或便携式台灯等)进行活动,在座椅方面考虑灵活的布置组件,利用废弃木料或其他可自行操作的实施手段,进而优化空间使用。

战术城市主义的设计策略,关键的一点在于并不是完全涵盖整个设计过程的实现,而在于适度地引导使用者,为其在使用过程中留下使用者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重视使用者在设计中的作用,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使用者主导设计。

当我们提出设计策略之后,在线上将意向方案向社团成员展示,得到了他们的反馈,比如有成员认为优化的想法不错,但也有成员认为,这样的措施会影响场地的美观,活动的“坐垫”不方便携带,更有同学提到冬天这个地方不能很好的防风。在方案反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我们在思考优化策略时可能忽略的问题。

5 结语

通过对特定人群——高校声音类社团的特定研究,探索他们在选择活动场地时考虑的因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校园内的公共空间,是有意义地一种尝试。战术城市主义地提出,赋予使用者更多的权利,它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但使用者不是专业人员,通常带有很多主观意识的想法,因此我们需要再详尽地界定战术城市主义的适用范围,进而能够合理地服务于我们各种尺度下的设计过程。

猜你喜欢

闲置操场使用者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张驰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