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本
2019-11-18林国富
见 证
陈文棋福建莆田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
木兰溪上游是山区性河流,下游感潮河段多为流塑状淤泥地基,要根治水患灾害,必须克服在软基上进行大规模的河道截弯取直、筑堤的难题。
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4次亲临现场,6次作出指示,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工程进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科学治水的重要理念,保证河道截弯取直开挖、防护,利用淤泥筑堤,保护生态环境,福建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不懈、紧密配合,久久为功,莆田市委、市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建设单位移进现场办公,参建单位日夜加班,确保了工程质量、资金支付、干部纪律“三安全”。
回望木兰溪的治理进程,我深刻体会到,木兰溪综合整治工程留下的决不是单纯的一座工程,而是树立了一座丰碑,留下了一任又一任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接力奋斗的精神,留下了生态防洪、文化防洪、科学治水的理念。
木兰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木兰溪曾水患频发,让当地百姓谈溪色变。自1999年治理以来,木兰溪防洪工程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为37.4km、占下游溪段的73%,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有效保护了下游21.5万亩兴化平原、70个村和近百万人口。如今的木兰溪焕然一新,成为造福百万莆田人民的幸福之水,全面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
木兰溪城厢段
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水”。有效保障了425km2的南北洋地区全年农业灌溉用水,旱地变良田,直接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每亩耕地效益从2000元提高到7000元。流域内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涌现出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食品品牌国际化日益凸显。
城乡繁荣的“安全之水”。开启了城市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新时代,大幅度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建成区面积从1999年的28km2扩展至93.5km2。围绕“水”文章提升城市品质,加强65km2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打造“城市之肺”。围绕木兰溪两岸建设发展,连片推进莆阳新城、木兰陂片区等重点区域,打造多元共生、城乡共荣的人居典范。坚持空间均衡,利用木兰溪流域旧河道开挖成人工湖——玉湖,并结合周边公共绿地,建设中心公园,实现了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城市宜居性不断提高。同时,探索形成了“五融五化”的莆田模式,共建美丽乡村。沿木兰溪规划建设长57.6km的木兰大道,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带动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美丽莆田的“生态之水”。流域水灾频发的状况实现根本扭转,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水循环系统,生态综合整治干流河道比例超过70%,城市绿心中水面率达15%以上,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达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排在福建省前列。全面打造出木兰溪百里风光带,让现代水利文明与木兰陂古代水利文化融为一体。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57.5%提升到2017年的60.05%。莆田荣获“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经济发展的“金银之水”。沿岸曾经的水患“洼地”如今蜕变为经济发展“高地”,2017年莆田GDP突破2000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比1999年增长15倍多。新规划兴化湾南岸等一批园区,全市工业园区面积从1999年以前的19.39km2拓展到现在的170km2。坚持绿色发展,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建筑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等4个五百亿产业,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为莆田加快赶超发展奠稳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